关灯
护眼
字体:

血染的冬天:斯大林格勒大会战_张国洁【完结】(32)

  德国人的进攻开始了,密密麻麻炮弹把工厂围墙轰坍了,但德国士兵一接近工厂区就遭到苏军猛烈炮火的还击。战斗呈胶着状态。几天后德军发现在“红十月”厂和“街垒”厂之间,有一条从伏尔加河一直向西延伸的冲沟,沟里堆满了炉灰渣。他们打算利用冲沟发起进攻。

  其实,苏军早已发现了冲沟的秘密,彼得·扎伊采夫中尉率领一个机枪排守卫在冲沟后面。当德军悄悄逼近时扎伊采夫用准确的点射回敬着他们。偷袭不成,就来强攻。德军的炮兵压得阵地后的苏军抬不起头,但炮火一停德军开始冲锋时,苏军的机枪就响了起来,忽然一机枪手被敌炮火击中倒下了,列兵叶梅利扬诺夫立刻冲上去,用机枪不停扫射着。机枪开始发烫,枪筒里的水也沸腾了,苏军仍不停扫射着。这一天德国轮番冲锋数十次,扎伊采夫受伤了,排长也倒在机枪旁,最后是卡拉肖夫中士指挥作战。黄昏时,那条沟里横七竖八躺着400 多具德军尸体。

  十月初,整个斯大林格勒象一座熊熊燃烧的大火炉。城北作战异常激烈,市中心枪炮声也从未停止。经过不停的轰炸,城市建筑早已倒坍。但行进在瓦砾间的德军依然心惊肉跳,他们不知什么时候会从什么方向射出一串子弹,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流血的代价。即使是德军完全占领的区域,也总有几座楼房成为德军难以攻克的堡垒,消耗着德军力量。保卢斯不得不分散力量,去对付来自四面八方苏军的威胁。德军的进攻也就从开始的狂潮怒涛,渐渐变成平缓的细流碎浪最终走向枯竭。“巴甫洛夫楼”就是苏军在这场巷战中的典范战例。

  “巴甫洛夫楼”——血染的风采之三

  在战后的斯大林格勒市列宁广场旁,矗立着一座暗红色的四屋楼房,近卫步兵第13 师第42 团3 营7 连的战士曾用生命和灵魂在这里铸造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这就是著名的“巴甫洛夫楼”。9 月底的一个夜晚,7 连战士巴甫洛夫中士奉连长命令,带领3 名战士前往“1 月9 日”广场旁一座四层楼房侦察。四个人身上挂满手榴弹,拿着冲锋枪悄悄逼近那座楼房,发现守楼德军躲在一个房间内谈话,于是他们在投掷一颗手榴弹后趁着硝烟,冲进屋内用冲锋枪一阵狂扫。德军被消灭了,苏军四名战士占领了大楼。

  这幢大楼是周围地区的最高点,从这里往西一公里都在大楼的观察范围和射程之内。它还能与附近的“扎鲍洛特诺伊楼”、面粉厂四号楼、铁路员工大楼的各支撑点互相支援,形成交叉火力。

  德军被赶出这幢大楼后,立刻进行凶猛反扑。整整两昼夜,苏军四勇士击退了数倍于己的敌人进攻。德军用飞机轰炸,迫击炮轰击,机枪扫射,大楼的墙倒塌了,大楼内苏军仍顽强抵抗着,正在弹尽粮绝之际,增援部队赶到了,来了一个机枪排和一个反坦克枪小组,几天后,又有4 人带着两门50毫米迫击炮赶来。“巴甫洛夫楼”的守备部队,是一个多民族的集体,其中有俄罗斯人、乌克兰人、格鲁吉亚人、哈萨克人、乌兹别克人、塔吉克人和鞑靼、犹太人,还有一名战士的姓名至今尚未查明。

  在此后50 多个日日夜夜里,守楼的勇士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们沐浴着枪林弹雨,夜以继日地与德军进行殊死搏斗。清晨,德军用火饱和迫击炮对大楼实施密集轰击,接着便开始进攻。坦克后面的德军喳喳叫着从三面逼了上来。守楼的勇士用反坦克枪先把领头的坦克击退,尔后用机枪狂扫德军士兵,机枪不停扫射着,一位机枪手倒下了,另一名战士立刻冲上去。德军的火力也很凶猛,他们对每一块石头,每一个掩体都进行扫射,用砖和木头建成的大楼因炮火袭击损坏严重。

  一天夜里,德国航空兵停止了空袭,但四周仍然炮声隆隆、枪声不断。对于久经阵战的守楼勇士,除了值班放哨的,正抓紧时间吃饭休息。尽管周围爆炸声此起彼伏,忽明忽暗的炮火照亮了城市的废墟、岸边的石油库和工厂烟囱,但战士们不为所动,他们知道用不了多久,还有更残酷的战斗等着他们。

  门口出现了一位30 多岁青年人,大家眼前一亮,是团长叶林上校来看望大家。团长望着眼前因缺少睡眠而眼睛红肿的勇士,勉励一番,尔后说:“德寇什么手法都用尽了,最后它肯定会穷凶极恶地烧掉这幢大楼。”

  “上校同志,我们一定不让他们烧楼”,战士们回答说。

  上校笑了,严肃地说:

  “你们要记住,重要的不是楼房,而是有利的阵地,无论如何我们也不能离开这里”。

  团长走后,大家纷纷想办法。决定在楼外修建火力点,距大楼20—30米处,有一座废弃的钢筋水泥储油库,勇士们挖了一条地下交通壕通向那里,设置了机枪。他们还按照3 营营长命令,开掘了通往面粉厂大楼100 米的交通壕。在楼内,对阵地进行了加固,又开凿了不少枪眼,使一位射手可以在三、四个地方射击。这样,当德军炮轰时,楼内除留下观察的战士外,其他人都进入掩蔽所。炮击一停,战士们又出现在楼里,继续歼灭德军。

  整幢楼房已被炮火炸得千孔百疮,有一堵墙已倒了下来,但在58 天里,7 连战士击退了德军无数次进攻。没让敌人穿过列宁广场向伏尔加河推进。直到苏军大反击,把德军赶出列宁广场及附近地区前,“巴甫洛夫楼”始终是42 团的一个重要据点。这座攻不破的堡垒不仅具有军事价值,还具有远大的精神价值。“巴甫洛夫楼”是一种象征,它代表着苏军英勇无畏的精神,正是靠这一点,苏军才能在劣势的处境下,挡住德军进攻,并最终将其消灭。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