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大西洋出现航母之后,U 艇的活动屡次受阻,盟军于是趁机迅速地填满了“空中间隙”。到3 月末,盟军把几艘护卫舰编成了独立的“支援队”,并使之与航空母舰共同参加了登陆北非的“火炬”战斗。之后,该“支援队”
与航母一道又被迅速转移到了大西洋方面。这些兵力确实对U 艇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因为“支援队”是由驱逐舰、高速护卫舰等组成,其乘员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
“支援队”抵达战区以后,各船队所属的护卫舰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它们可以专心对付U 艇了。所投下的大量深水炸弹,极大地破坏了U 艇。
此时,英国海军又想出了一种妙计,就是在运货船和油轮上设置飞行甲板,搭载3 ~4 架“刀鱼”式飞机。(这是二战中英海军具有代表性的舰载复叶攻击机)。这种飞机能够降落在改装过的航空平舰的甲板上。和1941 年夏季载有“暴风雨”战斗机的航空母舰相比,使目前U 艇所受的威胁更大。
3 月中下旬,大部分U 艇陆续返回基地进行补给和修整,这样,北大西洋上就形成了“空白”,预计到4 月中旬才能填满。U 艇返回战区以后,在北大西洋上一下子集结了空前规模的U 艇,他们试图再度创下3 月那样辉煌的战果。
于是,一场激战开始了。航行在亚速群岛以北约700 公里的HX233 船队首先遭到了U 艇部队的攻击。当时,天气对U 艇十分有利,然而,“支援队”
及时赶来了,U 艇的行动立即受阻。这次战斗不分胜负,因为德军虽然击沉了一艘7487 吨的商船,但却丧失了U176 号。
从4 月21 日起的三天时间里,U 艇部队又袭击了HX234 高速船队,击沉了5 艘商船,自己则损失了2 艘潜蜒。
5 月上旬,潜艇部队在格陵兰岛以南海面上攻击ONSS 船队,击沉商船12艘,自己则损失了7 艘U 艇。这一系列的战斗,如果仅看数字,可以说是不分胜负(而且U 艇稍占上风),然而,也不能否认,U 艇已经过了黄金时期,如今正在走下坡路。
从5 月15 日到20 日,共有4 支U 艇部队在作战,但其战果几近于零,而U 艇却损失了5 艘。战局大大改观了。SCI30 船队成了最后一支在北大西洋海域受到U 艇威胁的船队。
德潜艇部队司令邓尼茨指出,如今正面临着一场重大的考验。考虑到盟军警戒技术(指航空部队反潜警戒机上的雷达)和船队护卫能力的进步与提高,他认为,是该把U 艇从战场上召回的时候了。
1943 年5 月24 日,邓尼茨下令U 艇从船队航线全面撤退。这一天,盟军护卫舰队终于首次在西洋上制服了德军的“海狼”——U 艇,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早在八周以前,一心想致胜的U 艇就被迫转入守势。护卫舰队拼命努力想要永久保持来之不易的优势。如今,冷静地回想起来,U 艇在1943 年3 月初的大胜利,恰如旋将熄灭的蜡烛一般,乃是最后的一点光彩。随着北大西洋德潜艇活动的减少,第19 大队的一些飞机撤离了护航任务,去加强比斯开湾的巡逻。比期开湾的进攻于7 月份达到了高潮。在这一个月里,共击沉11艘德潜艇。比斯开湾进攻的胜利终于使金海军上将相信了这种作战的意义,他决定派第4 和第19 反潜中队(“解放者”式飞机)去比斯开湾。这两个中队的飞机转移到德文郡的一些基地,于7 月13 日开始参加作战。此后,金海军上将在7 月底又派去第63 中队(装备有磁探仪的“卡塔林纳”式飞机)。但是,这些飞机于两周后又转移到北非。
由于“梅托克斯”接收机发现不了涌进比斯开湾的大量飞机,于是德潜艇便组成艇群通过该海区。邓尼茨指望潜艇相互之间提供对空火力支援,以此避免遭受空袭。针对这一战术,岸防航空兵采取的办法是配置7 架飞机,每日三次以平行航线进行巡逻飞行。如果一架飞机发现了潜艇,它便召唤最近的一架飞机,然后所有飞机从不同方向对目标进行攻击,造成德国炮手手忙脚乱。
参加这些“步枪队”巡逻飞行的飞机有:英国空军的第53、86 和224 中队以及美国陆军舰空兵的第1 、4 和19 反潜中队(均为“解放者”式飞机),英国空军的210 中队和美国海军的第63 巡逻机中队(均为“卡塔林纳”式飞机,第63 中队的飞机装备有磁探仪)、英国空军的第226 和228 中队以及澳大利亚空军的第10 和461 中队(均为“桑德兰”式飞机)、英国空军的第172 中队和加拿大空军的第426 中队(均为装有“利”式探照灯的“威灵顿”
式飞机)、英国空军的第304 (波兰)和311 (捷克)中队(均为“威灵顿”
式飞机)和第59 中队(为“堡垒”式飞机)。
德国为了对付这些巡逻,又派出了有重型装备的“容克88”飞行大队,在法国沿岸到锡利群岛这间的海区进行巡逻。岸防航空兵的反措施则是,派出战斗机航空兵第248 中队的“蚊”式飞机和第10 中队的“蚊”式飞机保护反潜巡逻。
双方连续而迅速地改变着战术。在这一过程中,英国海军采取的下一个步骤是派出支援大队进驻比斯开湾。计划是这样的:岸防航空兵的飞机发现德潜艇后,便召唤支援飞机,然后一起在高炮射程之外监视德潜艇,偶尔实施骚扰性攻击。德潜艇是不愿下潜的,因为下潜会使它们不能相互支援,它们宁愿留在水面上,以较高的水面航速通过这一危险海区。飞机同时还要报告潜艇的航向和航速,并把支援大队引导到该海区。如果走远,支援大队可在潜艇下潜前赶到。于是,德潜艇便处于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它们如果下潜,就要遭到飞机的攻击,如果留在水面,又容易受到支援大队炮火的伤害,还会遭到空中攻击。总之,无论选择哪种办法,都要遭到一次坚决的、可能使其毁灭的攻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