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归根结底一句话,即:美国海军改变了以主力舰集体出击为主的海战战术,使得日本潜艇失去了攻击目标。另外,潜艇结构比较陈旧,存有某些缺陷。其次,伴有美机动部队出击的潜艇部队,从战争的中期就逐渐占了上风,明显地压倒了日本潜艇部队。
实战中,当日本驱逐舰得知美潜艇接近时,美潜艇已向日舰发射了鱼雷,并迅速返航了,就在日舰转向目标的一瞬间,灾难已经降临——舰身中雷,摇摇欲坠。由此可见,任何战术也是难以取胜的,“精神力量”终于输给了“机构力量”。就这样,潜艇战的“股票”在不知不觉之中就全部落到了美国人手中。
虽然,日本舰艇的机构性能也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是,事实上,雷达的发明已经把1940 年的“机构力量”置于半身不遂的状态之中了。因此,注定一去不复返的号称第一流的日本潜艇部队显然是应该的,它们只能为科学技术的落后而叹息。
同日本潜艇部队的失败一样,日本独特而高超的夜战战术也没有充分发挥其威力。瓜达尔卡纳尔争夺战中,曾在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某一基地召开了参谋会议。会议期间,全体参谋一边进餐,一边议论纷纷:“看来美国的机构力量确实是强大的,据说他们用推土机建造机场,其速度比日本快10倍。看来,我们只有从视力方面大作文章。‘蓝眼睛’在黑夜里是无能为力的,‘黑眼睛’在夜晚却看得一清二楚,因而,除实行夜战之外别无他法。”
可见,当时日本海军以“夜战”自居竟达到了多么愚蠢可笑的地步。殊料,雷达等电子武器简直像太平洋上的“原子弹”,日本自鸣得意的作战方法也被美海军从根本上摧毁了。虽然日本军舰后来也安装上了雷达,然而,同美国的雷达相比,其精密程度则是望尘莫及的。
与此同时,美海军又发明了雷控射击。夜间,美舰用雷达捕捉日本军舰,继而用雷达调整炮位向日本舰队开火,致使炮弹在黑暗中如同长了眼睛似的,弹无虚发,从而使“蓝眼睛”、“黑眼睛”之类的盲目自信成了纯粹的无稽之谈。
美国潜艇上装有精密度极高的雷达和水中测量仪器,它可以从水上、水下远距离捕捉日本舰队。因而,以击沉美潜艇为使命的日本驱逐舰反而成了美国潜艇有效的打击目标。为巨型航空母舰“信浓”号送葬的就是短小精悍的美潜艇!在击沉巨型“不沉战舰”“大和”号的来自四面八方的鱼雷中,谁能担保没有来自美潜艇的“恩赐”。总之,美潜艇部队所取得的辉煌战绩,大大出乎美海军部的预料。
日本海军自鸣得意的“消耗作战”的“股票”就这样悉被美海军掠走了,发行“股分”的总额也被美海军独占了。岂止如此,日本的“消耗作战”只是以逐渐削弱美国主力舰的实力为目标的,而美国的“消耗作战”则是扼向日本帝国的脖子——截断日方通过海上运送燃料和粮食的供应线。开战时的650 万吨威风凛凛的大舰队(占世界第三位)结果全军覆灭,化为乌有,其中63%被美潜艇击沉了。
太平洋战争刚刚爆发时,英国就把“不沉战舰”“威尔斯亲王”号派往远东,企图将日本咄咄逼人的南下攻势扼制于新加坡以北。然而,1941 年12月10 日,这艘最新的精锐的英国战列舰遭到日本海空军的集中攻击而悲惨地沉没了。当时,英国首相丘吉尔获悉“威尔斯亲玉”号战列舰被击沉的噩耗之后,痛苦地挂上了电话,悲伤到了极点。
在这之前,1941 年5 月27 日,德国5 万吨级的“不沉战舰”——设施精良、武器完善的大型战列舰“俾斯麦”号被英国海军击沉在大西洋。当时,德国海军相当自负,坚信“俾斯麦”号是世界上无可匹敌的、绝对不会被击沉的新型战列舰,企图以其截击英国护航运输船队,切断英美海上交通线。
英国海军集中了大小百余艘火力强大的舰艇围追堵截。在途中的两次交战中,英舰遭到严重损失,但是,英海军不甘受挫,调整了部署,对“俾斯麦”
号尾追不舍,这一努力果然奏效。追歼中,“俾斯麦”被打得变成一堆废铜烂铁,最后被英国巡洋舰“多塞德西亚”连续发射的数枚鱼雷击沉了。
所以美国海军坚信,想使日本的“不沉战靓”葬身海底,也必须采取这一战术。他们深知,对“大和”、“武藏”来说,如果使用舰面炮火将其击沉是完全不可能的。因为日本这两艘战列舰上都拥有18 英寸威力巨大的主炮,而英美战列舰的主炮口径是16 英寸。两英寸之差对决战的胜负起着重大的作用。因此,美海军极力避免进行战舰之间的水面交战,而决走自始至终进行空中轰炸——使用飞机进行鱼雷攻击。事实上正是如此。1944 年10 月和1945 年4 月,美海军全力以赴地使用了大批飞机对“武藏”和“大和”进行了凶猛的攻击。美军坚信,如果从空中毫不吝借地倾泻大批鱼雷、炸弹,即使是“海上堡垒”也难逃覆灭的命运。同时,他们还认为,如果派遣为数众多的潜艇顽强地去接近日本巨舰,实施猛烈的鱼雷攻击,最终击沉巨朗将是毫无疑义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