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夏商社会生活史_宋镇豪【完结】(176)

  右卜。(《合集》28974;《京津》2539)

  ……王祼……非,左卜有祟……(《合集》15836)

  ……入商。左卜占曰:弜入商。(《屯南》930)元卜、右卜、左卜,乃分指三卜的三块甲骨,或因三人同时占之,故亦指人,设职以称。元者,首也,有首位第一之义,甲骨文中每以“王占”居首要位置,则元卜非王者莫属。又殷人言左右,大多是先右后左,则右卜应为第二卜,左卜为第三卜。《礼记·礼运》云:“卜筮瞽侑,皆在左右,王中心无为也以守至正。”殷商王朝的占卜形态,大概也是王者的元卜居中,右卜和左卜分居两侧为配角。所谓“习元卜”,是后续王者元卜的再贞,为三卜制和习卜结合形态。

  三卜制在具体实施时,比较规范的形式是每一卜由一人贯彻终始,但大多数场合往往由商王和右、左卜分别主持每一卜的某个主要占卜环节,尚有一些神职人员为辅助,群称为“多卜”①。《周礼·春官》有卜师,“辨龟之上下左右阴阳,以授命龟者”,“垂氏掌共爑契”,“占人掌占龟,以■吉凶。”大概商代的命龟、钻凿、燋灼、占坼、辨兆象、记效验乃至卜辞的契刻等,各有专人分司其事。《礼记·玉藻》云:“卜人定龟,史定墨(兆广),君定体(兆象)。”《周礼·占人》云:“凡卜筮,君占体,大夫占色(兆气),史占墨,卜人占坼(兆舋)。”这种君、史、卜三位一体的占卜程式,当源出晚商三卜制。

  据张秉权先生研究,晚商已产生了以三的数目代表全体和整体的观念②。三卜制也具备这层意义。《国语·周语上》云:“人三为众。”三卜制通过以元卜、右卜、左卜三者为主的占卜,寓意于取得人神间的全面沟通交流。《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三卜,礼也”,何休注:“三卜,吉凶必有相奇者可以决疑,故求吉必三卜。”大概殷商王朝三卜制的形成,也意在构建代表整个统治集团政治利益的占卜礼制。

  不过,殷商王朝的三卜制,是将王卜、“王占”放在举足轻重的位置,卜人的占断一般与王卜、王占相呼应,如:

  丁酉卜,王,贞勿死。扶曰:不其死。(《外》240)

  乙亥卜,自贞。王曰:有孕,嘉。扶曰:嘉。(《合集》21072)

  丙寅卜,叶,王告取儿。叶占曰:若,往。

  (同上20534)

  王其■,不遘雨。右曰:帝。(同上30111)

  丙寅卜,■贞。卜竹曰:其侑于丁■。王曰:弜畴,翌丁卯率,若。

  己已卜,■贞。呙曰:入。王曰:入。允入。(同上23805)

  显而易见,卜人的占断有效地维护着神的旨意和人王尊严之间的统一性,商王在占卜过程中握有决定性的权威。说明这种三卜制是建立在信奉神灵和服从人王的社会政治制度基础上的,是借宗教崇拜信仰以树立对人王的绝对服队。三卜制有可能把人王摆到与神灵同等重要的位置,但其占卜后效如何,却又取决于人王实际生活经验和治理国家的政治才能,取决于人王如何巧妙运用甲骨占卜的特殊思维模式,对客观事物的因果表象作出比较合理的判断推测,当然这也必然伴随着某种风险,因为错误的预测,有可能影响到王权的稳固,损伤人王的威信。事实上晚商的卜官集团也已采取种种弥补措施,设法掩饰或冲淡商王在占断中的错误预测。美国吉德炜教授即已注意到武丁时不少卜辞不记占辞和验辞,有些虽有验辞,却既不证实也不否定王的占辞,有些验辞只是对王占作出补充修正或进行闪烁其词的答复,以期维护商王在占卜上的魅力,及至后来几王的占卜,更远不如武丁时代真实,操纵玩弄的痕迹极为明显①。说明随着晚商占卜礼制的确立和王权政治制度的深化,传统的“卜以问疑”、“不违卜筮”的神圣观念已遭到冲击和动摇,甲骨占卜也日趋公式化而呈衰落之势。

  但也必须指出,随着殷商王朝三卜制的确立,右卜和左卜两大卜官系统,有可能形成朝中各自握有相当权势的两大支系,在王权政治中扮演其各自的政治角色,并以其卜法知识的专属和神职的世替,尾大不掉而累续为占卜上的两系,这在殷墟甲骨形态有揭示。《洪范》言“龟筮共违于人,用静吉,用作凶”,是知占卜的两系对王权体制和贵族社会生活影响不小。

  (二)卜筮并用

  晚商王朝的占卜制度,除以同事数贞、异时习卜,及以王占为核心、右左卜官建置为两系的三卜制,构成其重要特征外,官方的甲骨占卜,又有与中下层社会久已流行的手续简单的筮占法相补缀,卜筮并用,两相参照联系。

  筮占是数占,《左传·僖公十五年》云:“龟,象也;筮,数也。”《史记·龟策列传》云:“■策定数,灼龟观兆。”筮占与甲骨占卜以兆象变化断吉凶不同,是据揲蓍草所得数字变化定休咎祸福,似源起原始社会简单的数学运算法,后变为占卜手段①。《周礼》有言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帝王世纪》有谓“庖牺氏作八卦,神农之为六十四卦,黄帝尧舜引而伸之,分为二易,至夏人因炎帝曰连山,殷人因黄帝曰归藏,文王广六十四卦,著九六之爻,谓之周易。”《连山》、《归藏》、《周易》即是三部古老的筮占汇集,唯《周易》流传至今。《山海经·海外西经》郭璞注有引《归藏》佚文:“夏后启筮:御龙以登于天,吉。”大概《连山》、《归藏》主要本之夏商人的筮占材料。《尚书·洪范》记有传为夏禹时两种筮占兆象分类:“曰贞、曰悔。”《世本》有商大戊时“巫咸作筮”之说,恐怕不是向壁虚造。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