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二者以何为宜?此为对内对外实际利害问题,固非一部分人民所得而私,
亦非朝廷一方面所能专决,自应召集临时国会,付之公决。着内阁即以此意
电令唐绍仪转告民军代表,预为宣示。一面由内阁迅速将选举法妥拟,协定
施行,克期召集国会。并妥商伍廷芳,彼此先行罢兵。”袁世凯的计谋,着
着得手。
第二次议和会议之后,又开了第三、四、五次会议,商定了召集国民
会议的具体办法,以及国民会议地点等具体问题。
不料,袁世凯突然电告唐绍仪:“会议各名称,未先与本大臣商明,遽
行签定,本大臣以其中有必须声明及碍难实行各节。”唐绍仪只得电请辞职。
袁世凯随即电告伍廷芳,称唐绍仪一再来电请辞代表之任,已请旨准
其辞任,今后应商事件,由伍直接同我往返电商。
袁世凯这样做,是因为他得知孙中山从欧洲抵达香港,广东都督胡汉
民前往迎接,孙中山偕胡汉民由港至沪。又有在南京的17 省代表会议选举
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尽管孙中山打电报给袁世凯,他只是暂时担
任组织政府之责,望袁早定大计。但素性多疑的袁世凯并不放心,生怕孙中
山早先一步担任临时大总统,万一后来不愿拱手相让,他岂非落了个空?于
是,袁世凯便用非常手段,推倒唐绍仪秉承他的意旨同南方所达成的协议,
为自己下一步行动留下可进可退的余地,使形势继续朝着他所期望的方向发
展。
第二十四章 临时大总统
南京光复的消息传至上海,那程德全、汤寿潜、陈其美等,议决以南
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并约独立各省代表投票选举黄兴为暂定大元帅,黎元
洪为暂定副元帅兼任鄂军都督,并发表通电说:
现在南京光复,鄂军务适紧,援鄂之师北伐之师待发,急需统一。今
同人公议不如暂定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举黄君兴为暂定大元帅,黎君元
洪为暂定副元帅兼任鄂军都督,藉动摇而牵大局,俟赴鄂代表返沪同到南京
再行发表,所有编制日内并力准备俾进行无滞,事机紧急,不得不从权议决,
务乞鉴原。
黄兴已于南京光复的前一天由武昌到达上海。
各省代表议决大元帅主持临时政府职权。陈其美、程德全并于江苏教
育总会发起欢迎黄大元帅大会。程德全在欢迎大会上致词:“昨日自大元帅
举定后,即邀同陈君其美亲往黄大元帅行辕道欢迎意,恭请莅会,大元帅谦
辞不肯承认,以德全等再三劝驾,仅允到会重行选举。”陈其美的致词则是
另一层含义:“昨日之选举,万不可无效,况大元帅责任重大,关系全国,
方今北虏未灭,军事旁午,非有卧薪尝胆之坚忍力者,不足肩任巨任,故其
美以为舍克强先生外,无足当此者。”黄兴则主张选黎元洪为大元帅,再由
各都督中选一副元帅,自己愿领兵北伐。至于组织临时政府,托词不能胜任。
各代表坚请之后,黄兴称:“孙中山先生将回国,可当此任。”代表们
说:“方今军务倥偬,时间异常宝贵,孙君诚为数十年热心革命之大伟人,
然对外非常紧急,若无临时政府,一切交涉事宜俱形棘手,况大元帅为一时
权宜之计,将来中华底定,自当由全国公选大总统。”因众代表坚请黄兴不
必推让,黄兴才答应暂时勉强担任。他负责筹组临时政府之后,即电请胡汉
民北上,商组临时政府事宜。因黄兴收到汪精卫为袁世凯说项的电报,便复
电汪精卫,请其促袁世凯与民军一致行动:
来电敬悉。此时民军已肃清十余省,所未下者才二三耳。北京不早日
戡定,恐招外人干涉,项城雄才英略,素色全国重望,能顾及大局与民军为
一致之行动,迅速推倒满清政府,全国大势早定,外人早日承认,此全国人
人所仰望,中华民国大统领一位,断推举项城无疑。但现在事机迫切,中外
皆注意民军举动,不早成立临时政府,恐难维持现状,策画进行。现已有各
省代表拟举兴为大统领,组织临时政府,兴正力辞尚未允许。万一辞不获已,
兴只得从各省代表之请,暂充临时大元帅,专任北伐,以待项城举事后,即
行辞职,便请项城充中华民国大统领,组织完全政府,此非兴一人之言,全
国人心均有此意。惟项城举易速,易须令中国为完全民国,不得令孤儿寡妇
尚拥虚位,万一迁延不决,恐全国人皆有恨项城之心,彼时民国临时政府如
已经巩固,便非他人所能动摇。总之,东南人民希望项城之心,无非欲早日
恢复完全土地,免生外人意外之干涉。
项城若肯从民之请英断独行,中华民国大统领,兴知全国人民决无有
怀挟私意欲与之争者。此时盼速成功,民国幸甚。以弟尝与兄谈心之‘难可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