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 镇统制张廷辅被杀,近卫军统制高尚志和第4 镇统制邓玉麟去职,
而代之的均是黎元洪的心腹、爪牙。在黎元洪的周围不但早已聚集了一帮阴
险狡猾的文人政客,又聚拢了一批野蛮凶悍的旧军官以及共进会的败类,杀
人不眨眼的蔡汉卿和与他同有“屠户”之称的军法处长程汉卿等,组成了一
个极端反动的统治集团,对湖北革命党人施行血腥镇压。
黎元洪不但把革命党人从军务部赶走,而且把其他几个革命党人部长,
如内务部长杨时杰、教育部长苏成章、副部长查光佛、实业部副部长牟鸿勋
等均撤职,换上旧官僚。
黎元洪又撤销了总监察,改组为纠察处。不及半月,黎元洪仍嫌纠察
处碍脚,又下令改为纠察院,大大缩小编制,只留60 名工作人员,其余近
千人全部解散、遣散。
军务部和监察处本是革命党人对黎元洪的都督权力限制最大的两个职
能部门,现在这两个职能部门均取销、缩小,改变了性质,完全在黎元洪的
控制之下。
可悲的是,革命党人并未能自觉地把“驱孙”与“倒黎”结合起来,
而是把“驱孙”看作是“党争”,共进会、文学社,仇恨日深,形成势不两
立,加剧了革命党人之间的矛盾,黎元洪坐收渔人之利。
孙中山接到报告,立即意识到湖北党人存在内争大不利于革命,当即
发电报给鄂省同志进行调解,可惜鞭长莫及。
文学社社长蒋翊武没有看到黎元洪的阴谋,发出“保全大局,不遭人
忌”8 个字通告全体社员,甚至说:“如有不遵我副总统之命令及损失我副
总统之威严者,惟以武装维持治安耳。”蒋的态度遭到文学社同志非难,有
人批评他“胆小畏事,不足表率群英”。
4 月,同盟会于鄂省组织支部,以石瑛为支部长。文学社遂与同盟会支
部合并。文学社副社长王宪章被推为副支部长。民社成立后,共进会发生分
化,部分共进会骨干,如居正、杨玉如、李作栋等回到同盟会阵营里。杨玉
如当选为同盟会鄂支部总务干事。7 月14 日,民社与统一党等合并的共和
党鄂支部成立,孙武当选为支部长。从此,湖北的两大革命团体——文学社
与共进会的组织,不复存在,代之以同盟会与共和党。
黎元洪在同革命党人争夺权力的实践中,看出革命党人的力量多集中
在军事部门,便提出“军民分治”的口号,将总揽军、民两政大权的军政府
撤销,另立平行的都督府和民政府,都督和民政长各司其事,两不相扰。这
样,都督独揽军事大权,可以削弱革命党人的军权。又规定民政府的民政长
必须由“富于政治经验”之人担任,借此起用前清旧官僚,以旧官僚掌握行
政大权,消除革命党人势力,是旧势力复辟夺权的一个重大政治步骤。
黎元洪选中了清朝老官僚樊增祥作湖北民政长。樊原籍湖北,曾任过
清朝知县、布政使等官,并曾护理两江总督。武昌起义后寓居上海。黎元洪
曾派人带着他的书信赴沪,恳切敦请。樊意存观望,坚不赴任。黎乃电请袁
世凯以大总统名义对樊加以委任,但樊仍不肯出山。黎元洪又推荐另一前清
旧官僚刘心源暂代湖北民政长,袁又命刘署理湖北民政长,刘只答应代理3
个月。
民政府下设内务、外交、财政、实业、司法、交通、教育7 个司。由
夏寿廉、李作栋、李四光、姚晋圻、伍朝枢、张知本、熊继贞分别担任司长。
民政府刚刚成立1 个月,下属几个司长均易人,革命党人李作栋、李四光、
张知本、熊继贞都是过去军政府各部部长,民政府成立后,分别担任财政、
实业、交通、司法司司长。黎元洪、刘心源迫使他们辞职,以满清旧吏代替,
美其名曰“有经验”、“重资格”,让那亡清官场之山精海怪一齐出现。湖北
军民分治的实施,是黎元洪全部篡夺湖北军政大权的标志,也是湖北辛亥革
命失败的标志。
袁世凯也看到了军民分治是削弱革命党势力的办法,便通电表示:“外
省官制,必本伟论。”一些拥袁政党,也把黎倡导的“军民分治”赞为“建
国良谋”。但是,一些革命党人都督敏锐地看出黎通过“军民分治”排挤革
命党人的企图,所以江西都督李烈钧、湖南都督谭延闿、广东都督胡汉民、
安徽都督柏文蔚率先通电反对。袁世凯不甘心放弃,只得令赞成军民分治的
湖北、四川、山西3 省,首先实行,其他缓办。
黎元洪的军民分治,进一步激化了他与革命党人之间的矛盾,以致激
起湖北“第三次革命”风潮。
刘心源将民政府中大部分革命党人排挤出去,引起军界同盟会党人不
满;而且刘心源腐败浅陋,不堪重用,且引用私人,因刘是嘉鱼人,致外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