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问题,说明了黎杀张、方非出于偶然违法,而出于敌视革命党人的一贯立
场。
报告甫毕,刘崇佑、刘国珍等大声反对,不待议长宣布散会,纷言延
会而去。至此,参议院中环绕着张、方事件的所谓弹劾与查办也就不了了之。
但黎元洪在革命党人的声讨下,不得不为张振武开追悼会。他亲往致祭,并
致挽联:“为国家缔造艰难,功首罪魁,后世自有定论,幸天地鉴临上下,
私情公义,此心不负故人。”“杀戮首功之罪在黎不在袁”的认识,与同盟会
领袖孙中山的态度有关。张、方被杀前,袁已多次邀请孙中山、黄兴北上,
面商国是,调停党争。16 日,张、方被杀,大多数革命党人都反对孙中山
北上,他们认为“此等现象,一若并非真共和,殊形危险”。
于是,众人力劝孙中山、黄兴不要轻入虎穴。同时,河南、安徽、广
东等省也纷纷致电孙中山与黄兴,力阻他们只身进京,误入圈套。但是,孙
中山对众人道:“无论如何不失信于袁总统,且他人皆谓袁不可靠,我则以
为袁可靠,必欲一试吾目光。”对于进京与否,黄兴也有所犹豫,于是,孙
中山也劝黄兴暂止其行,以防突然。黄兴正踟蹰时,仆人乘机把他的行李搬
回家。孙中山从上海同孚路黄兴的寓所起程,在袁世凯的迎孙专使张昉、程
克陪同下,登上商局的“平安”号轮船。与孙中山同行的有其夫人卢慕贞、
秘书宋霭龄,还有魏宸组、居正、王君复等10 余人。
在码头上,欢送孙中山的中外记者、各界人士,人山人海,他们团团
将孙中山围住,并一再劝他不要贸然进京:“公世界伟人,历经险阻,岂怯
于民国成立之后,惟此行以有益无益为断。观北方情形,似即行亦无大裨益。”
但孙中山早已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仍然决意北上。于是,送行的人。有人
神情黯然,有人痛泣。孙中山一再向人们解释,让人们相信袁大总统,并声
明他这次进京,主要是想帮助袁世凯当好民国总统,解决好迁都、治政、建
军等一系列大事,并能一心一意搞些实业,改造中国。
在送行的人群中,有一美丽、年轻的女子,随着孙中山一行混上安平
号轮。在安平轮上,她趁人不注意,把孙中山请进一间船室内,尔后关上门,
正当孙中山愕然之际,她掏出一把寒光阴森的尖刀,道:“先生是国民代表,
共和坚城,必欲投身虎穴,我誓死反对!”那年轻女子说着,便举刀刎颈。
孙中山见是个女志士,慌忙拦住,从她手里夺过尖刀,掷于地上,然后慰言
再三,劝止百般,那女志士才肯下了安平轮,怏怏而去。
8 月18 日下午,“安平”号轮在“海琛”号巡洋舰的护送下,载着孙中
山一行从上海启程,去北京会见袁世凯。22 日下午,“安平”号轮抵天津,
孙中山在袁世凯的代表、教育总长范源濂、工商总长刘揆一等北京专员的陪
同下,乘专列离开天津去北京。
袁世凯以欢迎元首的礼遇进行隆重的欢迎。孙中山来到北京,袁世凯
将自己的专用的金漆朱轮双马车,饰以黄缎,供孙中山使用。
孙中山下了专列,只见北京站欢迎牌坊耸立,军警如林,政府各部总
长、议员、工商界、学界、报界、外宾都来迎接。由于北京市民早就期望看
看这位革命领袖,加上袁世凯有意隆重接待,欢迎群众达数万人。孙中山举
帽从人丛中穿过,频频向人们致意、然后乘袁世凯的双马车由正阳门入城,
进中华门。孙中山的马车前呼后拥,沿途军警林立,军警背后便是人山人海。
孙中山在代理内务总长赵智庵等政府官员的陪同下,来到石大人胡同外交大
楼下榻。
袁世凯命令对孙中山的接待仪式要十分隆重,供奉要十分丰盛。袁世
凯为接待孙中山来京,筹划甚久,用心颇深。他把孙中山的馆舍选择在石大
人胡同外交大楼,即袁世凯的总统府,这里建筑既宽敞轩朗,铺陈亦富丽堂
皇,还便于警卫,而他自己却搬到铁狮子胡同国务院去办公,故意把总统府
腾出来,加以修缮,让给孙中山居住。
孙中山因路途劳累,原准备在第二天会见袁世凯。但袁当晚就派人邀
见,并举行晚宴欢迎。孙中山去铁狮子胡同总统府时,袁世凯早迎于厅下,
互相礼毕,手拉手来到大厅。在晚宴上,袁世凯亲自执盏于孙中山,致词道:
我盼望先生与克强久矣,今克强未与同行,未及共聆伟论,深引为憾,
所幸先生惠然肯来,殊为欣慰。刻下时事日非,边警迭至,世凯识薄能浅,
深望先生有以教我,以固邦基,世凯忝负国民付托,谨代表四万万同胞,求
赐宏论,以匡不逮。财政、外交,甚为棘手,尤望先生不时匡助。
孙中山见袁世凯如此说,便道:“文久居海外,于国内情形或有未尽详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