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两方面原因,袁世凯便有了铲除南方党人势力之计划,推倒民治,恢复帝
制之野心,狙杀钝初只不过是他的阴谋的第一步,向五国借款,便是第二步,
往后,还有更狠毒更嚣张的第三步、第四步? .看起来,我们南方革命党人
非用武力倒袁不可了。”孙中山说罢,看看在座各位,催促道:“诸位,有何
见解,请发表吧!”黄兴道:“上海及南方各省党人均持以法律斗争为主的讨
袁对策,况且目前凶犯捕获在押,罪证确凿,法律斗争极为有利,攻势也强。”
孙中山不以为然,他语气平缓而坚定地说:“不不,依我之见,对袁世凯是
非用武力不可,我们应该立即组织军队。宋案证据确凿,人心激昂,民气奋
发,正可及时利用,否则时机一纵,后悔终嗟无及。”黄兴迟疑了一下,不
紧不慢地说道:“我也曾闪过一念,想趁党人和国民无不激愤之时,兴师问
罪,兴兵讨伐。可是,本党所掌握的军队不仅数量少,且有一大部分尚在训
练之中,势薄力单,实在难以与北洋六镇作战。民国既已成立,法律并不是
没有效力,而且南方武力不足恃,苟或发难,必致大局糜烂。”孙中山情绪
有点激动地说:“袁世凯两面三刀,阴险狡诈,豺狼之性终不可移,杀害钝
初,又要私借外债,以一己之私为天下之公,此逆迹已彰。本党一方面应利
用当前国人之义愤,外联日本,以孤袁贼之势;另一方面,应立即动员南方
五省宣布独立,起兵北上讨袁,先发制人,方可取胜。错过目前之时机,后
果将难以预料,我打算近日再次东渡日本,联络日方军政界朋友,以期得到
日本的援助。日本与我国乃一衣带水之近邻,日若助我,我则胜;日若助袁,
袁则胜。所以,对日方的力量应积极争取,切不可等闲视之。”黄兴的情绪
也有点急躁,道:“恕我直言,若用武力倒袁,一来难以得到国人谅解,二
来袁世凯正可以此为借口,向欧美乞怜求助,其结局更是不堪设想。如今真
理在握,罪犯在押,铁证如山,我仍主张法律惩袁,逼袁下台。”孙中山道:
“在今日之中国,对于袁世凯这样一个独揽军、政、财大权,能翻手为云、
覆手为雨的大盗逆贼来说,法律是制裁不了他的,甚至是动不了他的一根汗
毛的。
历史,我没有看准,可还是有人看准了,去年柳亚子君在报上撰文写
道:‘孙退袁兴,旧势力完全存在,革命实在太不彻底,且卧榻之旁,任人
鼾睡,必无佳果。’说得好,真是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啊!”黄兴又提出:“以
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暗杀手段,省事免牺牲。”孙中山一向不赞成
暗杀,亦不认为能用法律解决问题。道:“总统指使暗杀,则断非法律所能
解决,所能解决者只有武力。”孙、黄二人争持甚烈。
4 月中下旬,革命党人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秘密军事会议。安徽都督柏
文蔚,江西都督李烈钧及广东、湖南省代表周震鳞、覃鎏钦参加了会议。会
上李、柏两人皆主战,柏文蔚表示:“愿首在皖发难。”孙中山、黄兴仍争论
不决,结果采纳黄兴建议:分电广东、湖南两省,征求胡汉民、谭延闿意见,
再行决定。电报发出后,旋得复电,皆主张法律解决。
因此,会议的结果仅议定进行全面布置的准备工作,并没有制定出兵
讨袁的计划。
孙中山又提出联日计划,拟再东渡,争取日本的支持,黄兴以中国内
务不便乞外援相劝阻。
孙、黄二人各自坚持自己的主张,相持不下。孙中山一面派人赴各省
联络军人,一面派陈其美、戴天仇与黄兴辩论,往往争论激烈,不欢而散。
在国民党内,也就形成了主张武力解决和主张法律解决的两种不同意
见。大体说来,原来的激进派都主张武力解决,原来的稳健派多主张法律解
决。新当选的国会议员也多主张法律解决。在国民党掌握的各省中,江西、
安徽两省倾向于尽快出兵,湖南因立宪派谭延闿做都督,广东由于胡汉民和
陈炯明内部争权,矛盾重重,都主张先争取法律解决,福建都督孙道仁则患
得患失举旗不定。在国民党所控制的南京各军中,中下层军官比较积极,上
层则多取观望态度。
国民党内部尽管存在分歧意见,一时做不出全党统一的决策,但在揭
露和谴责袁世凯罪行方面,态度是一致的。宋教仁被刺后,国民党人掌握的
报纸,都以大量篇幅报道宋被刺的经过和各地的强烈反映,对袁世凯、赵秉
钧表示强烈的声讨。
4 月13 日,国民党上海交通部在张园举行追悼宋教仁大会。追悼会在
上午10 时开始,由居正主持,陈其美代表黄兴主祭,徐血儿报告宋教仁的
生平,马君武代表孙中山讲话,吴永珊代表北京国民党本部演说。出席追悼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