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徐州大胖子,一条辫子盘在头顶上,全身一丝不挂,脚踏一双
破鞋,手里捧着试卷,在如火的长巷中走来走去,拖长着怪声念他那得意的
文章,念得最得意处,用力把大腿一拍,翘起大拇指叫道:“好!今科必中。”
这位摇头晃脑、利欲熏心、丑态百出、“今科必中”的徐州大胖子,使陈独
秀呆看了一两个钟头。陈独秀联想到所有考生的怪现状;由那些怪现象联想
到这班动物得了志,国家和人民要如何遭殃;因此又联想到所谓抡才大典,
简直是隔几年把这班猴子、狗熊搬出来,开一次动物展览会;因此又联想到
国家一切制度,恐怕都有如此这般的毛病;因此最后感觉到梁启超那班人们
发表的文章有些道理。这一连串的联想便使陈独秀的立场由选学妖孽转变到
康梁派方面去。
这次乡试,陈独秀名落孙山,没有考中举人,但他不仅不感到懊丧,
反觉意外有益。
从此,他与科举彻底决裂,决不再进“矮屋”应试。他回到安庆后,
对当时反康梁派的言论的顽固派,愤不能平,恒于广座为康梁辩护,乡里瞀
儒,以此指斥陈独秀为康党,为孔教罪人,侧目而远之。自此,陈独秀开始
涉足于政治活动了。
陈独秀关心国家大事,撰写了《扬子江形势论略》,他对国家所面临的
危局,心急火燎,如“万一不测,则工商裹足,漕运税饷在在艰难,上而天
府之运输,下而小民之生计,何以措之”。陈独秀的这篇文章7000 余字,他
广征博引,纵论长江上自荆襄、下至吴淞口的形势。对江水的流向、缓急、
深浅和江面的宽狭、江中沙渚的分布、南北两岸各处城镇的战略地位,都作
了极为详细的论述,并参照历代战争的得失,提出了对加强长江防务的具体
方案。从这篇文章中,可以明显地看出陈独秀反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热
爱祖国之心。
许多富户人家托人说媒。安庆统领高登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高晓岚,
小女儿高君曼。将长女晓岚许给陈独秀。1897 年冬,18 岁的陈独秀和21 岁
的高晓岚结婚。按照封建婚姻的观点,这对夫妻可谓是门当户对,文武相亲。
高晓岚因自幼受继母虐待,虽是出身将门,却目不识丁,她身材修长,
面目清秀,一双小脚,总是穿着老蓝布做成的长长的大褂子,宽大的裤脚管,
用细绳子扎得紧紧的,很少穿颜色鲜艳的衣服。她自从嫁到陈家,再也没有
回过娘家。她是一位普通的旧式妇女,虽然没有文化,但很有教养,善良温
和,孝敬公婆。她生了三个儿子:长子延年,次于乔年,三子松年。
陈独秀和高晓岚本是包办婚姻,如果说他们婚后有一段时间的爱情的
话,而过了这段时光便发生了动摇。平时家庭不和,多口舌之争。后来陈独
秀东渡日本留学时,欲借夫人10 两重镯作为游资,夫人坚决不肯,故此时
常吵嘴。
陈独秀结婚的第二年,即1898 年,就被嗣父陈衍庶带到东北沈阳,留
在身边做些文书工作。1899 年,陈独秀得知生母生病,便同大哥一起匆匆
南下,等他们回到家里,母亲已经离开人世了。
哥俩在家住了不久,又一起北上。哥哥到辽东道候补,弟弟东渡日本
留学。
1901 年,陈独秀到达日本东京自费留学,入东京专门学校。在未正式
入学之前,先在高等师范学堂速成科学习日语和普通课程。
陈独秀一到东京,首先接触到的新知识、新思想,是西方资产阶级反
封建专制的一整套的自由平等的学说。这对陈独秀不啻是大旱后之甘雨,他
如饥似渴地学习这些新学说。当时留学生自办的杂志《译书汇编》,专门译
载欧美政治名著,如卢梭的《民约论》、孟特斯鸠的《万法精理》、穆勒的《自
由原理》、斯宾塞的《代议政体》等等。这些巨著都是西方资产阶级在推翻
封建专制统治时锐利的思想武器,也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理论指针。
陈独秀是很爱读这些名著的。
留学生中有一个团体,叫励志社,它以联络感情策励志节为宗旨。励
志社的社员分为两派,一派主和平,以邀求清政府立宪为目的,后遂演成为
立宪党;一派主激烈,以推倒清政府、建立共和民国为目的,后遂演成为排
满党,即革命党。陈独秀和张继等参加了励志社,但不久便脱离了。
1902 年春,陈独秀从日本回到了安庆。这时安庆的一些青年志士原来
主张维新的,现在认为非集合群力,启发民智,不足以图存。于是陈独秀联
合潘赞化、葛温仲、何春台等在安庆北门大拐角头藏书楼发起演说会,并在
藏书楼辟一阅览室,陈列他从日本、上海带来的各种革命书刊,传播新思想。
又组织青年励志学社,每周聚会,以相奋勉。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