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妻子赵纫兰辛苦艰难,典当挪借,支持李大钊上学。1907 年,李大钊
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在那里上了6 年学。
北洋法政专门学校的举办人是汤化龙、孙洪伊。在教师中有革命党人,
对李大钊影响最大的是史地教员白亚雨。白亚雨是同盟会京津保支部重要成
员。他学识渊博,待人热情诚恳。他认为,一些立宪派人要求清政府召开国
会,是与虎谋皮,无济于事。每慷慨陈辞,歌荆轲易水之歌,其声郁抑苍凉,
听者皆涕泣相向。他的革命思想不但影响了李大钊,也团结了一批有革命倾
向的青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他在京津和滦州、张家口一带奔走,从事运送
军火、联络新军等活动,终于发动了滦州起义。他领导了滦州起义,起义失
败后被捕,就义前义正辞严地说:“我死不足惜,倒是你们今天做清政府的
奴隶,明天要做外人的牛马,难道不觉得痛心吗?”他立而不跪,昂首宣称:
“此身可裂,此膝不可屈。”李大钊深受感染,立意革命。为求索新的救国
之途,他于1913 年冬去北京,同中国社会党北京支部负责人陈翼龙交谈,
毅然加入中国社会党,并负责组建天津支部,为中国社会党评议员。
李大钊在学校里担任法政学会编辑部长,负责出版《言治》月刊。他
在《言治》创刊号上发表的《大哀篇》中,感慨激愤地抨击袁氏政府的“共
和”,仍旧是“以暴易暴,传袭至今,敲吾骨,吸吾髓;北洋军阀拾先烈之
血零肉屑,涂饰其面,傲岸自雄,不可一世,此辈肥而吾民瘠矣。专制都督
之淫威,乃倍于畴昔之君主,民之受其患也重矣。
以致农夫失其田,工失其业,商失其源,父母兄弟妻子离散茕焉,不
得安其居,刀兵水火,天灾乘之。人祸临之,荡析离居,转死沟洫,尸骸暴
露,饿殍横野。所谓民政者,少数豪暴狡狯者之窃权,非吾民自得之权也;
幸福者,少数豪暴狡狯者掠夺之幸福,非吾民安享之幸福也。共和自共和,
幸福何有于吾民也!”1913 年夏,李大钊毕业于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应邀赴
京城创办《法言报》,同时考察、观注中国时局的变迁。袁世凯当时疯狂地
镇压京城的革命势力,强行解散社会党,并枪杀了社会党北京支部负责人陈
翼龙,逮捕一切社会党人。李大钊闻讯潜出京城,避居故里乐亭县祥云岛。
他为了继续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遂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李大钊,字守
常。因钊字一解为勉励,一解为“燕之北郊”。他以燕北慷慨悲歌之士自命,
勉励自己与时俱进,担负起救国救民的责任,并在《文豪》等文章中写下了
不畏艰厄、矢志革命到底的雄心。
正当李大钊大声疾呼“中士不造,民德沦丧,天理人纪,荡然无存”,
欲“唤醒众生于罪恶迷梦之中”之时,北洋法政学校举办人汤化龙、孙洪伊
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欲在学校中挑选李大钊等三名优秀的毕业生,送往日
本留学。李大钊历经深思熟虑,遂决定东渡求学,继续寻求拯救祖国的出路。
他告别了年长的妻子和顽皮的儿女葆华和星华,在海河畔的码头登上东去的
客轮,涉过大海,在日本横滨港登陆后,驱车直奔东京。
李大钊在东京考取了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他住中国留学生青年会公
馆,在留学生中结识了许多朋友,时常同他们谈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方面
的问题,探讨对宇宙和人生的看法。于是,由李大钊发起,成立了中华学会,
学会既是学术组织,又是政治团体。
李大钊与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三年级留日学生司徒复兴结为好友,他
们两人一见如故,谈兴不衰,司徒复兴向李大钊感慨地介绍了孙中山先生的
近况。
司徒复兴参加了孙中山在东京召开的中华革命党第一次大会,会后,
他秘密地向李大钊宣讲旨为“实行民权、民生两主义”,以“扫除专制政治,
建设完全民国为目的”的党章,并征询其愿否入党。李大钊以先深研各国政
情、求索各种主义,后决定救国之途为词婉言谢绝了。
李大钊在日本读书之余,研究了不少主义、学说,但一结合中国的实
际情况,又深感所研究的主义、学说,不能解救中国于危厄之中。自从20
世纪初叶,日本早期工人运动著名领袖辛德秋水翻译《共产党宣言》,在日
本的高级知识分子中已经开始研究、传播欧洲新起的马克思主义,并公然宣
称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自我解放的理论武器。李大钊在国内参加中国社会
党,已接触了中国社会党创始人江文虎的无政府主义,但他不相信无政府主
义能解决中国的问题。这时,李大钊已熟练地掌握了日、英两种文字,他出
于强烈的求知欲望,从图书馆内借来了辛德秋水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和欧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