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春秋_刘凤舞【完结】(255)

  三系演变成政学会、益友社、丙辰俱乐部、韬园系四派。不久丙辰俱乐部、

  韬园系合并为民友社。研究系完全支持段内阁;商榷会的右翼因为谷钟秀、

  张耀曾为内阁阁员,也倾向于维持段内阁;民友社和益友社算是“商榷会”

  的左翼,主张倒段,当时左翼占据国会优势。这样的情况决定了黎元洪的总

  统府与段祺瑞的国务院必然发生矛盾冲突;冲突的根本性质,是政治权势之

  争,却也反映了国民党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抗争。

  段祺瑞的左右对黎也毫不尊重,只知有总理,不知有总统。特别是国

  务院秘书长徐树铮,依恃段公然蔑视总统。他又专断越权,引起府方人员和

  许多阁员不满。

  府院之争多发生在任免官吏问题上,黎、段在用人路线上有分歧,一

  般说来,黎倾向用新派人物,对帝制派分子坚决不用。而段祺瑞则乐于用旧

  派人物,排斥新派人物。

  时人评说:“府为新派所依恃,院为旧派之护符。”一日,徐树铮不顾

  国务院调解龙济光部与李烈钧部武装冲突的决议,擅拟粤、闽、湘、赣四省

  讨伐李烈钧部的命令,到总统府盖印,遭到黎元洪拒绝。徐胆大妄为,径直

  以国务院名义电令四省会剿李烈钧部。及至江西督军李纯复电“无兵可调”,

  只能担任防守赣、粤边境等语,阁员们才知道徐竟私自擅发军事命令。内务

  总长孙洪伊当面指责徐越权,徐仍强辩。

  孙、徐二人经常在国务院会议上短兵相接,几乎无事无时不冲突,致

  使孙愤而提出辞职。

  黎元洪得知孙洪伊被迫辞职,异常气愤,特将孙召进总统府,温语慰

  留。孙洪伊得到总统支持,气势更盛。徐树铮在段祺瑞的支持下,本来发生

  在徐、孙之间的争执,发展到内务部与国务院的冲突,又演变至府院冲突。

  双方冲突多日无结果,院方索性破釜沉舟,拟就“孙洪伊着即免职”的命令,

  由段祺瑞单衔副署,徐树铮送府盖印。黎见命令,不禁震怒,咆哮道:“你

  们说的话算话,我说的便不是话么!”段祺瑞亲到公府,请黎在免孙的命令

  上盖印,黎仍拒绝。

  段愤然宣称,如再不肯免孙职,即请总统免我职。

  孙洪伊是“韬园派”首领。“韬园派”议员数十人在国会提出办徐树铮

  案,列举徐“蒙蔽总理”、“侮蔑元首”、“伪造文书”、“擅发院令”、“擅专军

  令”等七大罪状,还酝酿对内阁总理段祺瑞提出弹劾。

  政局出现一片混乱。最后由徐世昌等人出面调解。结果以孙、徐去职

  结束。

  黎元洪和段祺瑞之政争终于在1917 年对德外交问题上达到白热化程

  度。

  1914 年开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7 年春已进入最后阶段。其间,日

  本借西方列强大战之际,加强侵略中国,迄未参战的美国力图与日本在侵华

  中展开竞争,英、法、俄等协约国曾诱使中国参战,因日本反对而作罢。现

  在美国企图抢先一步拉中国步其后尘,对德绝交,以便使中国摆脱日本的控

  制。2 月4 日,美国照会中国政府,拉拢黎元洪,“希望与美国采取一致立

  场”,表示愿意借款给中国作参战经费。段祺瑞也力主对德宣战,他想利用

  对德宣战之机,勾结日本,借款练军,扩充实力。段向日本政府表示均以“诚

  意”相接,日本政府对段深表满意。

  黎元洪对美国素有好感,希望在外交上得到美国的支持,以与以日本

  为靠山的段祺瑞抗衡。黎、段是反映美、日帝国主义不同利益的代理人。美

  国转而指使黎元洪抵制中国参战。段祺瑞率领阁员谒黎元洪,说明对德外交

  方针,由绝交而宣战,再行加入协约国。黎元洪认为绝交、宣战,尚非其时。

  于是,段与黎展开了一场舌战。段以不耐烦的口气告诉总统说:“内阁已通

  过对德断交一案。”黎声色俱厉地说:“根据约法,大总统有宣战媾和的特

  权!”段冷笑一声:“总统既不要我负责,国会又要问我的责任,这样的总理

  我没法干下去了!”说罢扬长而去,当晚出走天津。

  黎元洪只得让步,他请冯国璋出面调解,并表示说:“外交问题,就听

  段祺瑞的,但以国会的意见为准。”段回到国务院办公后,国会又以多数票

  通过与德国绝交案。

  对德绝交案公布后,黎元洪对外交问题态度消极,抱定主意,依恃国

  会,冷眼旁观,一旦时机来临,即推翻内阁,段内阁一倒,对德问题即好解

  决。他设下“隔岸观火”计。

  段祺瑞在对德绝交案通过后,积极推行对德宣战政策,但不久便遭到

  全国各方面人士纷纷通电反对。孙中山等电参众两院,反对加入协约国,国

  会议员马君武等3 人通电各省,反对对德绝交、宣战。社会各流康有为等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