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为文科学长的消息传出后,全校震动。青年学生无不热烈欢迎,
奔走相告,而教师中的遗老遗少则窃窃私议,啧有烦言,说陈先生只会写几
篇策论式的时文,并无真才实学,到北大任教尚嫌不够,更不要说出任文科
学长了。蔡元培对于这些攻击,态度鲜明,驳斥有力。他说:仲甫先生精通
训诂音韵学,学有专长,过去连章太炎先生也把他视为畏友。熟悉陈独秀的
人也站出来讲话,说他在文字学考据方面有素养,有研究,有著作。高一涵
教授甚至说仲甫先生讲文字学,不在章太炎先生之下。
北京大学是全国的最高学府,文科学长相当于后来的文学院院长,这
为陈独秀开展新文化运动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社会地位。陈独秀就职后,住在
东池子箭杆胡同9 号,那是一座普通的小四合院,陈独秀租居了三间北房,
中间用雕花木隔扇分开,两边作卧室,中间会客。
同年7 月,胡适毕业回国,陈独秀立即推荐他到北大任教,经蔡元培
同意,9 月10 日即到北大任教授,讲授英文学、英文修辞学和中国古代哲
学。
不久,陈独秀的好友李大钊也来到北京大学。
李大钊在1916 年5 月从日本回国后,暂留居上海。他经常到陈独秀那
里,策划新文化运动。8 月,李大钊应汤化龙的邀请,前往北京主编《晨钟
报》。汤化龙原是李大钊的校长,又资助他东渡留学,但汤与袁世凯勾结,
支持袁世凯同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为世人所不耻,后来才转变了
态度,跻身讨袁护国行列,做了一些好事。李大钊接到汤化龙邀请他去京创
办报纸之时,不愿从命,经同学白坚武一再劝说,才决定利用报纸,为再造
青春中华大造舆论,出任主编之职。
《晨钟报》是宪法研究会的喉舌,社址位于丞相胡同,紧挨着南宋末
年抗金民族英雄文天祥祠庙的一个大院里。李大钊经过紧张筹备,创刊号终
于出版了,李大钊在创刊号上发表了《晨钟之使命》,公开申明《晨钟报》
的宗旨是:唤醒民众觉醒,激励青年急起直追,勇往奋进? .,索我理想之
中华、青春之中华。
李大钊在《晨钟报》上发表了许多文章,他号召青年“本其自由之精
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
《晨钟报》刚刚出版22 天便刺痛了北洋政府的当权者,汤化龙对此不
满,说李大钊把《晨钟报》办成了一份过激党人的报纸,要求李大钊改弦更
张。
李大钊不肯违背信仰,决定辞职,在《晨钟报》上发表了辞职声明,
便扬长而去。
从此之后,他被《宪法公言》聘为撰稿人,继续著文,抨击黑暗的时
弊。
1917 年元月,章士钊在北京创办《甲寅日刊》,他到李大钊寓所,请他
出任编辑。
李大钊且喜且忧,喜的是他又有了一个阵地,很想立即去供职;忧的
是老友章士钊做了段祺瑞政府的司法总长,使他犹豫不决。于是他便问章士
钊:“行严先生,《甲寅日刊》是否可以抨击腐败的时政?向甚嚣尘上的孔家
店投枪?”章士钊答道:“批判孔丘,防止复辟,我赞成;对于政府的黑暗
之处,阁僚们的私下争斗,我也是深恶痛绝。”经过一番交谈,李大钊终于
表示:“好!我即日就走马上任!”李大钊以孔子与宪法的关系为题,针对复
古思潮展开了批判。章士钊怕李大钊激进的文章惹麻烦,建议他改写国际问
题的论文。李大钊便写国际述评,向读者介绍俄国革命,并指出:“平心论
之,俄国此次革命之成功,未始不受我国历次革命之影响。今吾更将依俄国
革命成功之影响,以厚我共和政治之势力。”李大钊的文章,暗示中国先进
分子向列宁领导的俄国革命学习。
北洋政府要缉拿宣传革命的李大钊,章士钊立即掩护李大钊逃离北京。
李大钊仓皇出京,南来上海,寄住友人家中。旧地重游,万端思绪一
齐涌上心头,便作诗一首:英雄淘尽大江流,歌舞依然上画楼。
一代声华空醉梦,十年潦倒剩穷愁。
竹帘半卷江天雨,蕉扇初迎海外秋。
忆别江山无语句,只应共泛五湖舟。
李大钊在上海继续研究马克思的革命理论和俄国革命的经验。
1917 年底,李大钊接到章士钊的来信。章士钊已就任北京大学图书馆
主任,兼逻辑学教授。他约李大钊北上,代替他继任图书馆主任一职,并声
称得到了蔡元培校长的认可。李大钊喜出望外,即日北上。
李大钊在北大即任图书馆馆长,后兼经济学、史学教授。
北大校长蔡元培提出“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方针,坚决反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他素信学术上的派别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