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推动革命。
5 位中央委员一致反对马林的提案,他们说,党内联合乃混合了阶级组
织和牵制了我们的独立政策。马林没有一个支持者,便提出中国党是否服从
国际决议,用共产国际压制中共中央。致使陈独秀、李大钊等人表示:如果
这是共产国际不可改变的决定,我们应当服从,至多只能申述我们不赞同的
意见。于是作出决定,劝说全体党员加入国民党。
此时,孙中山因陈炯明叛变而离开广州,住在上海。这次严重的失败,
使他陷入极大的苦闷和绝望之中。陈独秀向上海的国民党总部负责人张继表
示:陈炯明现已背叛革命,共产党即与他断绝关系,并一致声讨。共产党将
不因孙先生受到暂时挫折而改变同他合作的立场,反而将更积极地反对一切
支持陈炯明的反动言论和行动。对广东方面个别党员支持陈炯明的错误态
度,已在设法纠正。共产党向孙中山伸出友谊之手,热情地鼓励和支持他重
新振作起来。孙中山深刻地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作出了伟大的转变。
中共中央致函广州支部负责人谭平山等,要求他们立即脱离与陈炯明
的一切关系,转而支持孙中山。但广州一些共产党人,反对中央对陈炯明的
政策,并拟离党而组织广东共产党。中央再次去信对他们进行严厉指责,并
严重警告陈公博、谭植棠2 人,如不立即改变态度,将受到开除党籍的处分。
负着广州书记责任的谭平山,如仍优容放纵,将同样受到严重处分。陈独秀、
李大钊的这3 位学生,没有完全执行他们的老师、中央领导人的提示,谭植
棠终于被开除出党,陈公博在受到严重警告后,也退出共产党,谭平山则被
撤销了广州党的负责人职务。
中央委员蔡和森在共产党的刊物《向导》周报上公开发表文章,指责
陈炯明,他说:“民国九年,陈炯明在漳州的时候,曾在精神上和实际上赞
助社会主义运动,并为民主革命努力。彼时社会主义者与之发生关系,是极
应当并且是光明磊落的行为。故陈炯明和民主革命势力回到广东以后,社会
主义者陈独秀曾到广州去办教育,这也是极应当的,也是极光明磊落的行为。
可是现在不但一切社会主义者不应与他合作,就是一切民主主义者和全国人
民再没有一个可与他合作的。”孙中山在上海经常看《向导》周报,他对蔡
和森的文章极感兴趣,特别是对蔡和森不久前发表的《统一,借债,与国民
党》一文,赞叹不已。他反复阅读文章中的那段话:
为中国人民根本祸患的就是国际帝国主义与封建的旧势力,30 年以来
的民国革命运动,就是由这两种东西刺激起来的。所以国民党过去的生命在
革命,今后的生命还是革命。为使这种革命运动贯彻成功,便要一面与民众
亲切的结合,一面与苏俄为不二的同盟,大着胆子明白的反抗以上两种恶势
办,使革命潮流一天一天高涨,革命行动一天一天丰富,勿以民众力弱而与
之疏隔,勿以善邻势微而不与接近,勿因一时之利害而忘远大。
孙中山此时虽然不认识蔡和森,但他对共产党内有这样出类拔萃的人
才而兴奋不已。
中共杭州西湖特别会议散会之后,李大钊同陈独秀等立即回上海。孙
中山曾通过林伯渠传达他迫切希望会见李大钊这位共产党的大理论家,他
说:“昔日大钊先生介绍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我相见,提出一是要一个能联
合各革命阶级,尤其是工农大众的政党,二是要有真正的革命武装,要办军
官学校,是非常中肯之见。我翻阅了不少时人的论著,尤其对大钊先生的政
见颇感兴趣,并迫切和他面谈。”现在中央已作出决定,要求共产党员加入
国民党,李大钊会见孙中山的时机完全成熟,他们一回到上海,立即通知既
是共产党员又是国民党员的林伯渠,安排李大钊同孙中山会面。
林伯渠接到指示后,戴着一副博士眼镜走进孙中山的住宅,微笑着对
他说道:“仲甫先生通知我,说守常先生来到上海。问您何时安排和他见面?”
孙中山激动地说:“你立即坐上我的轿车去把李先生请来。”孙中山平时很少
坐耶辆华侨赠送给他的黑色轿车。现在让司机开车,请林伯渠一同去陈独秀
住所迎接李大钊。
李大钊在林伯渠的陪同下,驱车来到孙中山的住所。孙中山将李大钊
迎进楼上的小会客厅,让李大钊坐下,便说:“久闻守常先生大名,今日请
你到寒舍来,就国事问题向您请教。”“先生乃革命元勋!你的功德已载入史
册,所倡导三民主义逐渐深入民心,既然承蒙先生的厚爱,我自当推心置腹。”
李大钊谦诚地回道。
“我为复兴中华民国,奔波已有30 余载,路途坎坷,险滩百座,至今未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