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共产党人李大钊、谭平山、于树德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林伯渠、
毛泽东、沈定一、瞿秋白、张国焘、于方舟、韩麟符为候补执行委员。
大会闭幕后的第二天,孙中山主持召开了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会议推选廖仲恺、戴季陶、谭平山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并决定中央
执行委员会下设8 个部和秘书处。即:
秘书处:廖仲恺、戴季陶、谭平山
组织部部长:谭平山 秘书:杨匏安
宣传部部长:戴季陶 秘书:刘芦隐
工人部部长:廖仲恺 秘书:冯菊坡
农民部部长:林伯渠 秘书:彭 湃
青年部部长:邹 鲁 秘书:孙 陶
妇女部部长:曾 醒
军事部部长:许崇清
海外部部长:林 森
由于中央执行委员会设于偏处广州,指挥各处党务有鞭长莫及之感,
又决定在北京、上海、汉口、四川、哈尔滨等地设执行部,指挥监督各该地
党务之进行。
第三十五章 夹缝中发展
曹锟导演了贿选总统丑剧,企图控制全国,直系军阀名噪一时,成为
全国势力最大的一支军阀。中国共产党人本来就对造制“二七”惨案的直系
军阀极其不满,便掀起了一个以反对曹锟贿选为中心、继而反对直系军阀的
运动。奉系、皖系军阀也借机反对直系,皖系督军卢永祥曾通电反对曹锟贿
选,秘密派人与广州的孙中山和东北的张作霖联络。于是,由孙中山之子孙
科、卢永祥之子卢小嘉、张作霖之子张学良3 人,分别为三方代表,于1924
年八九月间在奉天举行会议,时称“三公子会议”,建立三角联盟。
直系内部也有反对曹锟、吴佩孚的派别,为首者是爱国名将冯玉祥。
冯玉祥居然发动了北京政变,迎接孙中山进京。
冯玉祥,字焕章,祖籍安徽巢县西北乡竹柯村人。其父冯有茂青年时
代在家种田,还学了泥瓦匠手艺,后来为避兵灾,举家北逃,饱尝风霜,历
尽磨难。冯有茂又考入武学堂,并以此为从军的跳板,投身于淮军将领刘铭
传的军队中,转战各地,升为哨长。
后在山东济宁与一游姓女子成婚,生下7 个儿子,仅成活2 人:长子
冯基道,次子冯玉祥。
冯玉祥3 岁时,全家迁居保定城东的康格庄。冯玉祥在此度过了苦难
的童年。冯玉祥不满10 岁那年,父亲为了维持生活,托朋友为冯玉祥在兵
营中补个名额,以便领几两银子。
冯玉祥入伍前,勉强受了两年零3 个月的学塾教育。
冯玉祥11 岁那年,母亲生病,因无钱医治而死,使他悲痛万分。从此
开始,他到军营中练习步枪打靶。这年7 月,冯玉祥和他的父亲随部队开赴
大沽,准备同侵华日军作战。
冯玉祥亲眼目睹了日本军舰的挑衅,激起了他反抗外国侵略的决心。
部队奉命修筑大沽炮台,冯玉祥因年龄小,抬不动土,白天除做些杂
务外,就帮着扫扫地,夜间随同父亲巡营,整天过的都是军队生活,一年后,
部队开回保定,不久又移防安肃县。
冯玉祥年满15 岁,正式入营当兵,参加军事操练。当时他长得魁梧健
壮,特别是身高超过常人,军中称他为“冯大个子”。父亲既是他的严父,
又是他的长官,由于能得到父亲的指教和管束,比较容易接受军事生活和懂
得各种规矩,也避免沾上军营中喝酒、赌博等败风恶俗。冯玉祥也认为,今
后要有点出息,就不能整天瞎混,应当读书,于是他开始向读书和修养方面
努力。在他人的指导下,冯玉祥普通的文字颇能粗识一些,于是便看《封神
演义》、《三国演义》、《施公案》、《彭公案》等等书籍。
他的父亲在一年内发生两次不幸,先是骑马经过城门洞时,马前蹄被
冰滑倒,人仰马翻,右脚被压成重伤,不久后化脓,养了3 个月方才痊愈。
祸不单行,军营裁减兵额,冯父虽立过不少战功,但已年老体衰,遂被裁职。
冯兄从军在外,冯父只身返回安徽巢县家乡谋生。
冯玉祥自少年时期就酷爱各种武术,打拳、踢腿、摔绞、举石头等等
都下苦工夫练过,又在军中学到了刀枪剑戟各种武艺。他本来就体格健壮,
身材高大,经过苦练武术,身体更加强壮。他又力求上进,阅读兵书,《操
法》、《阵法》以及新建陆军七项等书,读得十分刻苦,有时彻夜不眠。
冯玉祥看到淮军暮气沉沉,遂于1902 年2 月脱离淮军,投入袁世凯的
武卫右军第3 营左队右哨6 棚,为正兵。
1903 年4 月,他被升为正目。冯玉祥读书和操练都很勤奋,每次考试
都是名列第一,因而被保荐立六品军功,这年年底升为哨长。
1905 年3 月,武卫军右军移驻南苑,并改为第6 镇,冯玉祥也由哨长
改任司务长,随后又升为排长。到了8 月,冯玉祥通过考试,名列第一,升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