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岁时就能背诵许多诗词。7 岁时上小学,老师是一位老举人。12 岁时小学
未毕业,便考进了常州中学,他的同窗好友便是张太雷,两人在一起阅读书
报,议论国家大事。瞿秋白14 岁时开始作诗。
同时向父亲学习绘画、篆刻,颇得父亲的神韵。
瞿秋白16 岁时,已是少年老成,性格坚毅,很有主见。他在常州中学
毕业后即到无锡乡间江坡小学教书,过着清贫的生活,从微薄的薪水中省下
一点钱,接济家中的生活或购买书籍。任职半年便辞职去武昌,在堂兄瞿纯
白的帮助下进入武昌外语专科学校学习了几个月英语。1917 年春,瞿纯白
调往北洋政府外交部当科长,接瞿秋白去北京。
瞿秋白在北京大学旁听了一学期,尔后考入免费的国立俄文专修馆,
瞿秋白学习非常刻苦认真,主要学习俄文,还学英、法文。瞿秋白在《新青
年》上多次读了李大钊的文章,很受启发,便到北京大学图书馆拜见李大钊,
开始研究马列主义。五四运动期间,瞿秋白是位积极分子,组织讲演小分队
到街头讲演。1920 年春,瞿秋白参加了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并先后同他人一起创办《新社会》旬刊、《人道》月刊等,自1919 年7 月至
1920 年10 月,共发表30 多篇政论、杂感、诗歌和译文。1920 年9 月,瞿
秋白被北京《晨报》、上海《时事新报》聘为特派记者,赴苏俄。
瞿秋白等3 位特派记者同3 位外交官一起,于10 月中旬从北京乘火车
出发,途经各地因受白匪阻扰,历尽艰险,花了3 个多月,才抵达莫斯科。
瞿秋白在苏联写了大量的通讯,仅在1921 年至1922 年11 月北京《晨
报》上发表的就有25 篇,16 万多字,另有20 多篇在邮寄途中丢失。瞿秋
白在苏联还写了4 本书:第一本是《俄乡纪程》,第二本是《赤都心史》,第
三本是《俄国文学史》,第四本是《俄罗斯革命论》。他的这些丰硕成果,是
在难以想象的困难条件下完成的,他以坚毅的意志战胜各种困难,抓紧一切
时间,辛勤工作。1922 年2 月,瞿秋白在莫斯科经张太雷介绍,加入了中
国共产党。他怀着兴奋的心情写下了《赤潮曲》:赤潮澎湃,晓霞飞涌,惊
醒了五千余年的沉梦。
远东古国,四万万同胞,同声歌颂,神圣的劳动。
猛攻,猛攻,捶碎这帝国主义万恶丛!
奋勇,奋勇,解放我殖民世界之劳工,无论黑,白,黄,无复奴隶种!
从今后,福音遍天下,文明只待共产大同。
看!
光华万丈涌。
1922 年12 日,瞿秋白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带着几箱书籍,坐火车离
开莫斯科,于次年1 月中旬返回北京。
瞿秋白回到北京后,做了一件影响深远的事,即译配《国际歌》词曲,
他以俄文为主,对照法文翻译,一边用风琴弹着曲谱,一边用适当的中文词
汇译配歌词,终于译配好了《国际歌》,并将它刊在1923 年6 月15 日出版
的《新青年》上。
瞿秋白在北京稍作停留,便奔赴上海,在上海大学担任教务长。这是
共产党和国民党合办的一所大学,教师中有著名共产党员张太雷、恽代英、
蔡和森、肖楚女、沈雁冰等。
瞿秋白在1925 年1 月召开的中共“四大”上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
员;又在中共“五大”上被选为政治局常委。
八七会议后,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共产党员人数由1 万多人发展到4
万多人,同时新的中央领导机构发动和领导了“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但
是以瞿秋白为首的新中央领导人也有严重失误,存在着对国民党白色恐怖的
仇恨和对导致大革命失败的投降主义的愤怒而滋长的革命急性病,没有认识
革命已处于低潮,因而没有组织正确的退却和进攻,反而容许和助长了冒险
主义和命令主义情绪,进而发展为盲动主义的严重错误。
八七会议后,临时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讨论了在湘鄂赣粤4 省边界
发动秋收起义问题。在八七会议上被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的毛泽东,不同意
湘南工农武装配合南昌起义部队取粤的意见,他认为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
要强,所缺的是武装。在湘南形成一师的武装,占据五六县,发展土地革命,
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瞿秋白提议毛泽东去上海党中央工作,
毛泽东回答道:“我要跟绿林交朋友,我定上山下湖,在山湖之中跟绿林交
朋友。”毛泽东是共产党著名的领导人,他在中共“三大”上被选为中央执
行委员、中共中央局成员和中央局秘书,不久又被选为中共中央组织部长。
一年之后,又担任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部长。由于蒋介石叛变,他才辞去
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部长职。
8 月12 日,毛泽东由武昌搭乘货车,连夜起程赶回长沙,领导湘赣边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