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秋收起义。
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和中共湖南省委常委的身份,多次参加湖南省委
会议,经过充分讨论,会议同意了毛泽东的意见,决定在湘潭、宁乡、醴陵、
浏阳、平江、岳州、安源等地区组织武装起义,毛泽东到浏阳、平江农民中
去当师长,并组织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担任前委书记。
而后毛泽东到株洲、安源,传达八七会议精神和秋收起义计划。在安
源党组织的会议上,中共浏阳县委书记潘心源介绍了浏阳工农义勇队、平江
农民自卫军的情况;安福县农民自卫军总指挥王新亚汇报了宁冈、永新、莲
花、安福农民自卫军7 月攻打永新城的战斗,袁文才、王佐领导的两支地方
武装在茅坪、茨坪的情况。毛泽东产生了以后上井冈山的念头。会议确定参
加秋收起义的武装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1 师,受前敌委员会领导,毛泽
东任党代表,从中央返回的卢德铭任总指挥。
卢德铭是四川人,19 岁便去报考黄埔军校,成为黄埔军校第二期学生,
并在黄埔军校加入共产党。北伐时在叶挺独立团任连长、营长、团参谋长。
进入武汉后调警卫团任团长。南昌起义时,卢德铭率领警卫团赴南昌参加起
义。当他从武汉东下到达黄石时,得知起义部队已退出南昌,而九江又被张
发奎部队控制,只得率部来到修水县暂驻。毛泽东正需要正规部队参加起义,
毛、卢一拍即合。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1 师师长由余洒度担任,副师任余贲民。师下属3
个团:1 团团长钟文璋;2 团团长王新亚,党代表张明山;3 团团长苏先骏,
党代表潘心源,参谋长何坚。
3 个团的武装力量分别以驻修水、安源、铜鼓的工农革命武装和原武汉
国民政府警卫团组成,共计5000 人左右。3 个团分3 路,在各地工农武装
的配合下,以不同的路线攻克长沙。
湖南省委准备发动长沙近郊和粤汉路的暴动队伍,里应外合,相机夺
取长沙。
安源会议后,毛泽东在潘心源等人陪同下,去铜鼓县城第三团领导起
义,不料在途经张家坊时,被民团逮捕,要把毛泽东押到民团总部去处死。
毛泽东从一个同志那里借了几十块钱,打算贿赂押送他的人释放他。民团士
兵是雇佣兵,同意释放毛泽东,而民团队长不允许,于是,毛泽东便决定死
里逃生。他趁人不注意挣脱出来,跑到田野里去,在一个长了很高草的水塘
旁躲到太阳落山。
民团强迫一些农民帮助他们搜寻,有好几次他们走得很近,有一两次
几乎要碰到毛泽东,民团最终放弃了搜寻。毛泽东立即翻山越岭,连夜赶路。
他丢失了鞋,脚受了伤,不得不在途中买了双鞋、雨伞和吃的,到达农民赤
卫队驻地时,口袋里只剩下两个铜板了。
9 月9 日,著名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
师长余洒度率领第一团从修水出发。余洒度在起义前收编了邱国轩部
为第四团,但第四团在途中叛变,第一团遭受突然袭击而失利。
第二团从安源出发,12 日攻克醴陵县城,16 日攻克浏阳,但因麻痹轻
敌而陷敌重围,突围中全团散乱,团长王新亚牺牲。
毛泽东率领第三团从铜鼓出发,先取白沙,后占东门市,14 日敌人向
东门市反扑,毛泽东决定兵分3 路向上坪方向转移,经过一场恶战,于当日
下午部队先后来到上坪。
毛泽东要求部队严明纪律,买卖公平。部队秋毫无犯,受到人民群众
的爱戴和拥护。
毛泽东接到一团通讯员关于一团失利的报告,果断决定放弃原定进攻
长沙的计划。
他以前委书记的名义,通知一团和二团迅速赶到浏阳文家市会师,并
写信给中共湖南省委,要求停止毫无胜利希望的长沙暴动。
9 月19 日,毛泽东率领第三团到达文家市,与第一、二团胜利会师。
毛泽东立即召开有师、团负责人参加的前敌委员会议,研究起义部队的去向
问题。具有善于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本领的毛泽东,考虑到革命处在低潮
的政治形势,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去攻占中心城市已不可能,当机立断地
作出战略退却的决定,将部队转移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去,到湘赣边界的
大山上去。在那里建立革命根据地,发动农民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坚持武
装斗争,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
师长余洒度不同意毛泽东的意见,说到山上去就是当山大王。毛泽东
不厌其详地说明部队是共产党领导的,同旧时的山大王不同,而且战略退却
是暂时的,将来革命形势好转时就下山。经过激烈的争论,会议同意了毛泽
东的意见,决定迅速脱离平江、浏阳地区,进入江西省,沿罗霄山脉南移,
寻求立足之地。
会后,毛泽东对1000 多名战士发表演说,讲明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其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