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友三部为进攻主力,从平汉线北攻石家庄,然后以大部兵力向保定、
北平进攻,并分兵协同友军攻取天津。
(2)晋军由张家口及北平迤西,保定迤北出兵援助。(3)韩复榘部由
山东沿津浦铁路北进,攻取沧州、马厂,然后与石友三和晋军会师天津和北
平。
(4)吉鸿昌、张印湘、葛运隆等部,连同河南民军,由信阳沿平汉铁
路北上,袭取郑、汴,东进徐州,解除韩复榘的后顾之忧。
(5)刘汝明、张自忠、冯治安、孙殿英、阮玄武等部由垣曲、晋城等
地向东进发,陈兵于平汉铁路黄河北岸一带。
以上各军总兵力约有30 万人以上,若能齐心协力,确实能将张学良打
垮。
实现这个计划,关键取决于晋军的态度,冯玉祥为此除派人游说外,
自己又多次函电敦请。
逗留在大连的阎锡山颇有反张愿望,他勾结日军,秘密商定由日军进
攻东北,抄张后路,共同打击张学良的行动计划。
冯玉祥于7 月对韩复榘、石友三、吉鸿昌、张印湘、葛运隆、孙殿英、
阮玄武、张允荣、刘汝明、张自忠、冯治安等旧部的兵力作了妥善安排和适
当调整,加强了领导。
然而,中原大战之后,冯玉祥的威信下降,旧部将们从保存实力出发,
各有各的打算,不像以前那样顺从地听从指挥,而是观望不前。
石友三野心勃勃,急不可待,又错误地估计了形势;认为目前反蒋派
都无力与张学良、蒋介石较量。他和韩复榘关系深厚,又有默契,若能趁蒋
介石无暇北顾之时,先报了张学良想“扣押”他这一箭之仇,把张赶出关外,
再将华北连成一片,统兵南下,他石友三便是北方领袖了。于是不顾一切,
不等冯玉祥将各方运动成熟,于7 月20 日在顺德誓师,并公开发表了反对
张学良的通电,然后即沿平汉铁路线北进,23 日就进占了石家庄,26 日已
到达保定以南的望都一带,这才遇到东北军所布防线的阻挡。
石友三首先发动,各军却都是口头响应,根本没有一人出兵助战。宋
哲元的29 军刚刚接受蒋介石改编,军饷刚有着落,虽是冯的嫡系部队,但
却按兵不动。宋和庞炳勋都有联晋反蒋的愿望,却害怕与石友三联合共事,
更不愿出兵援助石友三。
冯玉祥急如星火,几次派人催促。7 月23 日,他亲自致电宋哲元,希
望宋认清反张倒蒋的大好形势,并能将冯的意见向庞炳勋、孙殿英、张人杰、
鲍刚等同志恳切而言。因宋的态度,可直接影响庞、孙、张、鲍等部,关系
至大。冯电文中尤望宋对庞弟等披肝沥胆,痛言利害,捐除一切成见,助石
反张倒蒋,共同完成这桩当仁不让之伟业!
庞炳勋主要是对石友三、韩复榘反复无常,几次叛变冯而投降蒋介石
的行径不满,直接向冯玉祥表示不愿出兵援助,冯急得坐卧不宁,又急电庞,
进一步劝解。庞因与石矛盾难解,终未出兵。
冯玉祥打电报给主持晋军军务的徐永昌,鼓动他出兵助石反张倒蒋:
“务请我弟排除目前之困难,决定即时发动。”电报发出后,冯又派张允荣
等前往太原面见徐永昌,请他下令出兵援石。
张学良的东北军有20 万人,中原大战时调进关内约7 万人。石友三发
动战事,张学良又将7 万人的兵力调入关内。7 月23 日,张学良通电讨伐
石友三。同一天,蒋介石在南昌行营发表通电:“石逆叛变,实受粤中叛徒
50 万元之收买。”次日,蒋介石任命刘峙为中央军的南路军总司令官,调集
10 万大军,由河南沿平汉铁路跟踪石友三北进,使石首尾难顾。
蒋介石为迅速解决石友三部,仍以利禄为诱饵,分化瓦解与军事进攻
相结合,对冯的旧部和晋军将领极力拉拢、收买,极力分化反蒋联军。
徐永昌等晋军将领听到宋哲元已被蒋介石拉拢,图谋乘机抢占晋、绥
二省的传言,即向阎锡山报告,阎急令停止军事行动。晋军中途变卦,徐永
昌决定:“拥护中央,整顿内部。”并致电张学良,表示晋方“各将领一致拥
护陆海空军总、副司令”。晋军又遵照蒋介石指示,袭击石友三运送作战物
资的钢甲列车。
韩复榘也违背初衷。蒋介石对韩早有戒备,韩的实力有五六万人,被
蒋军牵制,难以动弹,对石友三爱莫能助。
石友三部6.6 万兵力,在蒋介石的刘峙、顾祝同部以及商震部、张学
良东北军的夹攻下,孤军无援,形势越来越险恶,被迫于7 月31 日夜突围,
经深泽向山东方向败退。沿途溃不成军,及至山东德州时,人马已损失大半,
后全部由韩复榘收编。
张学良虽然平定了石友三的叛乱,但由于大批东北军的主力调离东北,
致使东北地方防务空虚。石友三叛乱平定后,张学良并没有立即返回沈阳,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