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中委”。
3 个国民党“四大”结束后,主要议程便是召开四届一中全会,此时蒋
介石如再不下野,粤、沪两地中委不愿入京开会。蒋介石在硬顶一时不能奏
效的情况下,只得采用“以退为攻”手法,他约于右任、吴稚晖、何应钦等
人分别谈话,将以退为攻的有关事宜全部安排妥贴,于12 月15 日通电宣布
下野。他在通电中说:“中正许身革命,进退出处,一以党国利害为前提,
解职以后,仍当本国民之天职,尽党员之责任,捐糜顶踵,同纾国难,以无
负总理之教训。”同一天,国民党中央常委、中央执行监委在南京中央党部
举行临时会议,于右任任主席,作出决议:“(1)国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长
蒋中正呈清辞职案,决议准蒋同志辞职,推林森同志代理国民政府主席、陈
铭枢同志代理行政院长;(2)考试院长戴季陶、监察院长于右任、立法院长
邵元冲呈请辞职案,决议慰留。”林森、陈铭枢即联名发表就职通电。
自蒋介石宣布下野后,粤、沪中委纷纷入京。12 月22 日至29 日,国
民党四届一中全会在南京召开,宁、粤、沪3 方中委均出席。然而作为各方
领袖的蒋、汪、胡却都避不照面。于右任致《开幕词》,孙科致《闭幕词》。
会上通过了以林森为国民政府主席,孙科任行政院长。同时决定中央政治会
议不设专职主席,实行三驾马车制,即设常委3 名,分别以蒋、汪、胡担任。
会议还通过了粤“四大”所提关于设立西南执行部、西南政务委员会、西南
军事分会之提案。孙科在《闭幕词》中还特别表扬了蒋介石,说:“这一次
党内同志能够得到精诚团结的结果,我们又不能不想起,蒋介石同志这种伟
大精神的表现。如无蒋同志这种伟大精神的表现,也不能感动全体同志,有
此良好的机会,使大家集合在一起的。所以我们回想这几天内开会精神之良
好,结果之圆满,不能不对蒋介石同志表示最大的敬佩。”1932 年1 月5 日,
广州国民政府正式通电取消。然而,会上产生的孙科内阁本是蒋、汪、胡3
方矛盾斗争的产物。自新内阁筹备之日起,蒋就筹划好了它的垮台。
蒋介石深知孙科的为人。胡汉民曾有形容孙科的一段话:“因为他是孙
中山先生之子,所以有革命脾气;因为他在国外长大,所以有洋人脾气;因
为他是独子,所以有大少爷脾气;他有时只发一种脾气,有时两种同发,有
时三种一起发。”蒋介石为了给孙科施加压力,便在一中全会开幕后,带着
宋美龄乘飞机到了宁波,随即回老家奉化溪口去了。各部部长和重要员司也
纷纷辞职,一走了之。江浙财阀,拒绝为新政府提供钱款。原财政部在部长
宋子文带领下,部内科以上职员发薪3 个月,来了个集体散伙,带走了财政
部的重要档案,使财政部剩下一个空招牌。孙科上台后政府支出不敷,1 个
月就达1600 万元。蒋介石指使何应钦三天两头向孙科要钱,孙科一筹莫展。
外交问题上更令孙科头疼,前任外交部长顾维钧引退后,孙科以陈友
仁继任。陈上台后为赢得民心,主张对日强硬,但立即遭到奉化蒋的责难,
认为是“隔阂国情,徒为孤注一掷”,声明“对日宣战,三天可以亡国”。陈
友仁一气之下,愤然辞职。蒋介石又指使何应钦有意向日舰挑衅,引起日舰
几乎炮击南京,孙科吓得六神无主。
蒋介石临走前,任命顾祝同为江苏省主席,鲁涤平为浙江省主席,熊
式辉为江西省主席,邵力子为甘肃省主席,贺耀祖为甘宁青宣慰使。这些人
全以急行军速度赴任就职,死死控制了局面,天老爷的话也不听,就听蒋介
石的话。
孙科本是个没有肩膀之人,内政、外交的窘境更使他一筹莫展,于是
向报界抱怨:“以前五院对国府主席负责,现在行政院对中政会负责,行政
院须完全听命中政会,而3 常委迄今未来,行政院无所秉承,一切不能决定,
故不免种种困难。盼望造成健全舆论共同欢迎蒋、胡、汪来京主持。”孙科
悄悄地坐上去上海的火车,孙科政府就要夭亡了。孙科要撂挑子,急坏了一
中全会后逗留在沪的李宗仁、李济深、冯玉祥、陈铭枢等人。李宗仁、陈铭
枢等为支持孙科,扬言要对金融界采取强硬措施。孙科也以“充实中枢,否
则还政于民”为名,召集李宗仁、陈铭枢、冯玉祥、李济深等密谈,决定在
蒋、汪、胡未入京前,设特务委员会,负责中央一切政治上之责任。1 月13
日,孙科、陈铭枢、李宗仁、李济深、冯玉祥等在沪中委联袂进京。14 日,
在京召开第三次中央党部常务委员会,正式酝酿成立中政会特务委员会,会
上通过了特务委员会组织大纲,推出特委会委员。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