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廷锴等为保存19 路军的部分实力,同李宗仁、白崇禧商量后,在广
西成立一个团,安插在闽变失败后离散的19 路军官兵。该团表面上属桂军,
但军饷由蔡廷锴以原19 路军存下的公积金支付。这支武装力量,是为嗣后
两广“六?一”事变时,蔡廷锴等人入桂重新组织19 路军的基础。
蒋介石镇压了福建事变后,即将进攻福建的部队组成东路军,任命蒋
鼎文为东路军总指挥。回过头来协同其他部队重新开始对中央苏区进攻,他
采取的新战术,不是长驱直入,而是“步步为营”的堡垒战术,一边前进,
一边筑碉堡,平均每天只挪动二三里,一步一步地朝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和
主力所在地进逼。
中共临时中央于1934 年1 月15 日,即福州陷落的那一天,在瑞金召
开了六届五中全会,讨论和研究了形势与任务、苏维埃运动与任务等问题,
补选了中央委员及候补委员,改选了政治局。新的政治局委员有:博古(秦
邦宪)、王明(陈绍禹)、张闻天(洛甫)、周恩来、项英、陈云、王稼祥、
张国焘、朱德、任弼时、康生、毛泽东等12 人。政治局候补委员为:刘少
奇、关向应、邓发、凯丰。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由博古负总责。
与此同时,中华苏维埃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被选为中
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张闻天为人民委员会主席。此时,张闻天对博古的一些
错误做法不满,同他发生过争吵。博古把张闻天安排在人民委员会主席位置
上,目的是既削弱毛泽东在政府的权力(毛泽东原来担任中央执行委员会主
席和人民委员会主席),又把策略问题上与自己存在一定分歧的张闻天从党
的领导圈赶出去。
六届五中全会,“左”倾冒险主义发展到鼎盛状态。它不但对革命形势
作了完全错误的“左”的估计,夸大中国革命的社会主义成分,继续发展了
宗派主义的过火斗争和打击的政策,在组织上进一步对领导机构的宗派主义
改造,而且在军事上仍然强调进攻路线,接受了李德反对堡垒主义的“短促
突击”战术,提出“为夺取新的苏区与中心城市而斗争”的口号,使红军由
运动战转变为阵地战。
会后,博古、李德命令红军处处设防,节节抵抗,推行“以碉堡对碉
堡”和“短促突击”,实行了消极防御的方针。在双方兵力和武器装备悬殊
的条件下,自1 月下旬至3 月底,红军进行的许多战役、战斗都遭到失败。
4 月中旬,蒋军集中了11 个师分两路,分别沿抚河西岸和河东岸,进
攻广昌采用梯次配备,河东受阻时河西推进,河西受阻时河东推进的战法,
交替筑垒推进,企图从北面打开中央苏区的大门。以博古为首的中共中央,
决定调集红军主力坚守广昌。由博古、李德赴前线直接指挥,提出“像保卫
马德里那样保卫广昌”、“为保卫广昌而战”、“胜利或者死亡”等口号。他们
组织野战司令部,司令员名义上是朱德,实际上是李德,博古任政委,顾作
霖代总政治部主任。红军主力1、3、9 军团9 个师坚守广昌,实行以集中对
集中,以主力对主力,以堡垒对保垒的阵地战,结合所谓的“短促突击”,
同优势兵力和武器装备的敌人决战,蒋军用飞机轮番轰炸,用大炮猛烈轰击。
蒋介石集历次对付红军的经验,担心红军又转移他去,未料正好相反,
红军主力死守广昌,蒋介石大喜过望,自问:“匪共怎么变得如此愚蠢?”
令大军攻击勿怠,激战18 昼夜,双方死伤甚众。蒋介石大喜:“我拼得起,
匪共拼不起!”留守在瑞金的周恩来于4 月27 日致电博古、李德,建议红军
撤离。此时,抚河东西岸敌人同时向广昌发起总攻。红军反击未能奏效,不
得不于当晚撤出广昌,向广昌以西以南转移。28 日,蒋军进占广昌,中央
苏区的北大门果被蒋军打开。
红军在广昌保卫战中伤亡达5500 余人,占参战总兵力的1A5。蒋军也
有重大伤亡。蒋军自广昌战役得手后,气焰更加嚣张,相继又占领了建宁和
古龙冈以北的银龙下等地,中央苏区进一步缩小。
7 月上旬,蒋介石集中了31 个师的兵力,从6 个方向开始向中央苏区
的中心区域发动新的进攻,并且相互联络通报,谨防红军主力转移。博古、
李德命令红军分兵把口,处处设防,形成“6 路分兵”,节节抵抗的阵地战。
这正中蒋介石下怀,红军兵少,分而为六,则益少,犯了兵家大忌,蒋介石
得悉红军如此布阵,兴奋不已,知自己已稳操胜券了,他在日记中写道:“此
次匪共处处犯兵家之忌,得不败乎?”红军在高虎垴、万年亭战斗中,虽然
杀伤蒋军三四千人,自己的伤亡也很惨重,被迫后退。8 月31 日,广昌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