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口实,着嫡系部队胡宗南一部,由甘入川,接管了川北咽喉要地广元、昭
化等地防务。在川陕苏区周围,蒋介石重新部署的“会剿”兵力达200 个团
以上,企图以稳扎稳打、筑碉封锁,步步为营、南北夹击的合围战术,置红
四方面军于死地。在此严峻的形势下,张国焘拖着悲观的腔调对徐向前说:
“你看将来怎么办?现在苏区物力、财力很困难,如果刘湘再发起新的进攻,
该怎么个打法?我们去汉中行不行?”徐向前回道:“原来我和先念同志主
张趁敌人溃退时,派一部兵力从南郊渡江、跨嘉陵江两岸发展,你没有同意,
现在敌人增兵固守已不好办了。汉中地区是去不得的,南面是巴山,北面是
秦岭,回旋余地不大。我们还是依托老区想办法为好。”接着,徐向前制定
了“依托老区,发展新区”,以打击胡宗南部为主要目标,夺取甘南,将川
陕根据地发展为川陕廿根据地的计划。经红四方面军总部讨论通过。张国焘
也表示赞同。尔后便开始了新的作战准备工作。
1935 年1 月22 日,红四方面军趁胡宗南部刚刚入川,进据广元、昭化
立足未稳之际,先取广昭,后击甘南,发起广昭战役,很快完成了对广元、
昭化的包围,24 日开始攻城。
不料,敌军凭坚固守,红军久攻难克,且相持下去十分不利。2 月初,
徐向前、陈昌浩决定撤围回师,另图发展。
徐向前等回到川陕苏区后,在旺苍出席军事会议,讨论策应中央红军
北上问题。中共中央及中央军委来电,要求四方面军向嘉陵江以西进攻,策
应中央红军渡江北上。会议经过讨论,决定立即投入强渡嘉陵江,策应中央
红军北上的准备工作。由31 军和总部工兵营大力收集造船材料,隐蔽造船,
并进行强渡江河的训练,同时派兵进击陕南,迷惑和调动沿江的守敌向北,
为在苍溪、阆中一带渡江创造战机。
会后,徐向前率12 个团突袭陕南,十多天内先后攻占了宁强、淝县和
阳平关等重镇,歼灭国民党军4 个团,俘敌4000 余人。蒋介石急忙调兵向
川陕边境增援。蒋军3 个师、1 个旅和5 个江防团向陕甘南部移动。红军达
到虚晃一枪、调动敌人之目的,于2 月中旬回师川北,拟从嘉陵江中段渡江
西进。
徐向前命东线红军逐步收缩,向嘉陵江东岸集中。3 月初,徐向前率兵
一部克苍溪、仪陇,歼敌5 个团,而后带参谋人员沿江勘察地形,选择强渡
地点。
3 月28 日夜,徐向前发出渡江命令。红军乘船飞速驶向对岸,一举攻
占了滩头阵地,全歼守敌1 个营,尔后趁势架起浮桥,后续部队陆续渡江疾
进,川军的江防被冲开。
红四方面军胜利渡江后,连克阆中、南部、剑阁,尔后攻险关要隘剑
门关。4 月2 日,全歼剑门关守军3 个团。剑门关战斗结束后,红军乘胜推
进,攻占了昭化。接着,红军又攻克了平武、梓潼、彰明、北川等,先后攻
克了8 个县城,共歼川军1 万余人。但红军攻江油不下,徐向前不断打电报
给张国焘、陈昌浩,催后续部队来援,及早进击甘南。
此时,张国焘认为红四方面军已处在受敌人南北夹击的不利局面,决
定放弃川陕根据地,并决定只留下刘子才、赵明恩等300 余人就地坚持斗争,
开展游击战争,因此丧失了进击甘南的战机。
5 月上旬,红四方面军决定向川西发展,在川康边建立根据地,策应中
央红军北上。
于是,红四方面军陆续撤离梓潼、剑阁、中坝、彰明等地,向北川、
茂县一带进发。
徐向前率9 军、30 军经北川、墩上、土门、攻占茂县;四方面军一部
沿岷江南下控制汶川、理县一带;4 军、31 军一部北进至松潘、镇江关、片
口等地,与胡宗南部对峙。红四方面军总部驻茂县,徐向前率前指驻理县下
东门。
6 月16 日,四方面军30 军政委李先念部在懋功同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四方面军给一方面军送来了许多慰问品,如衣服、草鞋、毯子、皮衣、毛衣、
牙粉、粮食等等,处处是欢迎两军会师的醒目标语。会师后的红军达10 万
余人,其中一方面军2 万余人,四方面军8 万余人。
6 月24 日,党中央及一方面军来到两河口。次日,张国焘骑骏马带秘
书长黄超和一队骑兵卫士,30 余人冒雨飞马而来,毛泽东、周恩来、张闻
天、博古、朱德等人冒雨前去欢迎。张国焘下了马,却站在那儿不动,显出
一种傲慢态度。党中央为张国焘开了欢迎会。毛、周、张、博等并不因张国
焘表现傲慢无理的态度而对他有所冷淡,当晚同他进行了热情而耐心的交
谈。
6 月26 日,在两河口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战略行动方针。周
恩来作了目前战略方针的报告,提出红军去川陕甘建立革命根据地。在讨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