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在木瓜寨、木秋地、格子、茨柯、巨甸等渡口,胜利地渡过金沙江,尔
后,沿玉龙大雪山西麓、金沙江东岸向北前进,在中甸短期休整后,兵分两
路向甘孜前进。沿途接连翻越几座大雪山,6 月3 日,肖克、王震率领的红
六军团的先头部队,在理化的甲洼同罗炳辉率领的红32 军会师。
肖克、王震在会师后,很快了解张国焘的分裂活动,立即向贺龙、任
弼时报告。贺龙、任弼时等立即表示拥护党中央,反对分裂。这对张国焘来
说,凶多吉少。
6 月上旬,张国焘在朱德、刘伯承、徐向前、陈昌浩的一再催促下,宣
布取消第二中央,并以“会合红2、6 军团,准备北上抗日”的口号,激励
全军指战员。
7 月2 日,贺龙、任弼时率领红2、6 军团集结在甘孜地区,受到朱德、
张国焘等率领的红军热烈欢迎。红2、6 军团奉中央命令,改编为红二方面
军,下辖红2、6 军团和32 军(原红9 军团),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为政
委,肖克为副总指挥,关向应为副政委。
张国焘企图拉拢红二方面军的干部,他单独找王震谈话,恭维王震作
战勇敢,还送给他几匹战马,王震不为所动,反在会上批评张国焘的分裂活
动。张国焘提议召开联席会议。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看出张的意图是瓦解、
吞并二方面军,便提出:“开会可以,但不能以少数压多数。”张国焘的阴谋
遂告吹。
7 月21 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西北局,以张国焘为书记,任弼时为副
书记,朱德、贺龙、关向应、徐向前、陈昌浩、刘伯承为委员,统一领导红
二、四方面军。
毛泽东、彭德怀于1936 年2 月率红一方面军之1、15 军团、28 军东渡
黄河,进入山西。
阎锡山闻讯,立即召开河防会议,他决定将晋军集中于汾阳、离石、
孝义、中阳山地,实行所谓“口袋阵”战术。阎氏说:“咱们有优势的火炮
兵和大量的手榴弹,在山岳地带作战更是相得益彰,而红军缺乏此种武器,
咱们对他们作战可操胜券。”红一方面军主力部队很快突破了阎锡山的碉堡
封锁线,直捣三关镇,包围中阳,徐海东的15 军团直逼汾阳、文水,整个
山西为之震惊。阎锡山飞电正在陕北“剿共”的孙楚,立即撤回山西救援。
红一军团挥师南下,截断同蒲路交通,直趋临汾,红15 军团绕过汾阳,
挺进文水、交城,其先头骑兵部队进袭到距太原仅50 里之晋祠与河口一带。
阎锡山闻风丧胆,恐慌至极,整日惶惶,立命太原周围各县挖壕架网,
严密戒备。
就连绥靖公署大门周围都堆上了麻袋构筑了掩体,办公室灯火日夜不
息。他感到红军的力量之大,绝非他一人所能抗拒,万一抵挡不住,让红军
攻下太原,后果不堪设想。为了死里求生,不得不致电蒋介石,请求中央军
入晋增援。
蒋介石接到阎的电报,立即命陈诚为“陕甘宁青四省剿匪总指挥”,率
领汤恩伯、李仙洲、孔令恂等中央军以及空军轰炸机10 余架,北上增援,
又派商震部开赴晋中,担负守卫太原之责,号称15 万中央大军入晋作战。
刘志丹率红28 军从兴县向南推进。晋军温玉如旅奉阎命堵击,在兴县
南被红军痛击重创。温玉如丢弃战马,只身逃回临县。红15 军团从文水、
交城回师白文镇,与红28 军会合。阎锡山获情报说,毛泽东、彭德怀在中
阳附近,急电中央军派飞机狂轰滥炸,然而却一无所获。晋军跟随红军之后
缓缓“追击”,不敢交战,只在沿途搜杀操外省口音的商人、游民,冒功请
赏。
红15 军团和红28 军会师后,继续南下进入离石、中阳地区,在三关
镇与敌激战,军长刘志丹不幸牺牲。红28 军将士攻克三关镇以后,又重创
敌人两个旅,而后向西撤去。
红一军团由孝义南下。由于晋南一带空虚,红军先后攻占灵石县、襄
陵、侯马,包围霍县、赵城、洪洞、浮山等地,直逼重镇临汾。
红军占领各地,宣传抗日,做群众工作,筹集款子,扩军7000 余人。
5 月5 日,毛、彭发表了《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说明红军北上抗日的
主张,而后率红军西渡黄河,返回陕北。
是时,阎锡山同蒋介石的关系处于微妙之中。蒋介石极力向晋绥渗透。
他派各路中央军入晋,“支援”阎锡山反共,趁机以各种方式拉拢阎系大员
投蒋,瓦解阎的势力,而阎锡山则不遗余力地抗拒蒋的渗入,维护独立割据
状态。
红军撤出晋境后,阎锡山于5 月31 日派人暗杀了晋军“剿匪”第四纵
队司令、陕甘宁青四省“剿匪”副总指挥李生达。
李生达是晋军中与傅作义、张荫梧齐名的“第一流大员”。但李生达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