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室。在全面抗战爆发后,许多人听说周宅有一个地下室,便纷纷前来躲警
报,有的干脆搬到这里来住。来客中间文的有陶希圣、胡适、陈布雷、梅思
平、罗君强、高宗武,武的有顾祝同、熊式辉等。这些人麇集在一起,同声
相应,同气相求,同唱一个曲调,即“战必大败,和未必大乱”。
于是,他们一面设法直接间接向蒋介石进言,一面传播他们的主张。
胡适觉得这个地方的气氛同外面完全两样,就给它起了一个名称——“低调
俱乐部”。
当然,这些人中,如陈布雷、顾祝同、熊式辉等,虽然对抗战曾缺乏
信心,但后来没有发展到叛国投敌,胡适不久出使美国,更与周佛海之流脱
离关系。而陶希圣、高宗武、梅思平、罗君强等,则成了“和平运动”的核
心人物。陶希圣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梅思平毕业于北京大学政治系;罗
君强是中共叛徒。他们都是在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同周佛海相识的。
陶、梅2 人当时任政治教官,罗任政治部科员,周佛海是他们的上级。高宗
武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法学系,1932 年回国后在南京中央大学讲授政
治。由于他擅长词令,又对日本政情有相当的了解,他关于中日外交的论文,
曾被几家报刊登出。汪精卫对他很欣赏。1933 年汪精卫兼任外交部长时,
调高到外交部工作,由专员、科长一直提升为亚洲司司长。高主持的亚洲司,
其主要职责就是与日本间的外交折冲。
“艺文研究会”成立后,汪精卫和周佛海密议,在汉口设立一个以搜集
日本情报为名的机关——“日本问题研究会”,由高宗武任主任,以便策进
“和平运动”。
周佛海早就看出蒋介石有向日本求和的心思,于是便求见蒋介石,同
蒋在密室里谈了一个下午。周向蒋建议说:“为要收集关于日本的情报起见,
把高宗武留在汉口是没有用处的,不过此人是一个相当有用的人才,故把他
派往香港,俾以收集关于日本的情报才好的呢。”蒋介石觉得周佛海所言很
有道理,于是便点头同意,并于次日召见了高宗武。
高宗武被蒋介石召见,诚惶诚恐,不知是福是祸,他笔直地站在蒋介
石面前,连大气也不敢出。蒋介石望着他足足看了一分钟,尔后双手往下压
了压,示意他坐下,高宗武坐下后,蒋介石说道:“亚洲战事频繁,你辛苦
了!”“委员长辛苦了!”高宗武慌忙站起来,挺起胸脯道。
蒋介石又双手向下压了压。高宗武重新坐下。
蒋介石又说:“看你的脸色,有疲累之感,你为国事奔波,中正于心不
忍。你可以请个长期病假,去香港休养些日子。烦闷的时候,可以到处走走,
为了走动方便,我发给你一个军用特别通行证。一些别的事情,你可以找周
佛海谈谈。”随后,陈布雷即命侍从室第2 处秘书、军委办公厅秘书处长罗
君强,为高宗武准备盖有军委会大印及蒋介石签章的军用出差证明书,填上
“特派员”的头衔,以避免出国及入境时的检查。
高宗武并不知蒋介石的葫芦里卖什么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找到周
佛海,才明白蒋介石让他请长期病假去香港“休养”,主要是设法试探日本
东京方面的谈和条件,并伺机尽快东渡日本,为重新和谈作准备。同时他还
得知,蒋介石破例每月在军事委员会的开支中,拨给他8000 元活动经费,
由罗君强持蒋介石手条,向军需署代领代汇。
于是,高宗武便立即开始着手赴香港的各项准备。他买好了1938 年2
月22 日由汉口飞往香港的飞机票。21 日,高宗武向蒋介石辞行。蒋介石说:
“好吧,你去吧。”高宗武又去向外交部长王宠惠辞行。但王宠惠说:“你不
可上香港去,在汉口办理就好,千万不要上香港去。这里蒋委员长刚才打电
话来嘱咐的。”高宗武将这一新情况告诉周佛海。周听完后立即推想,可能
是蒋介石已产生了某种顾虑,便道:“蒋介石是脑筋非常好的人,关于此事
似在事后立刻就想到,把你送到香港太危险,将要被和平派所乘,还是把你
留在汉口安妥。”由于蒋介石阻止,高宗武犹豫不决,但周佛海却再三怂恿
高宗武抗命前往香港。他对高说:“责任我愿负担,你还是放心去吧!”于是,
高宗武便秘密地奔波于香港、上海、汉口之间。
高宗武走后,周佛海才向蒋介石报告说:“高宗武在汉口得不到情报,
所以他上上海去了。”蒋介石听后,道:“是吗?”蒋的心理很矛盾,既赞成
此举,但又担心为和平派所乘。而周佛海恰恰利用蒋的矛盾心理,先斩后奏,
造成既成事实迫蒋承认。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