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须把握这个时机,认清敌人,负责自动,知耻自强,来加速消灭匪军,完
成国民革命的使命。”两天之后,蒋介石又作了《剿匪战争中精神的影响与
心理战的重要》讲演,尔后又连续作了《军官训练团训练之目的与方法》及
《剿匪战事之意义与重要原理之综述》两次讲演。军官训练团第一期结束之
后,接着又办了第二期,蒋介石同样为军官训练团第二期作了多次演讲,讲
演的题目和内容又有翻新,如在第二期开学典礼上讲演的题目是《剿匪必胜
的事实》,下一次讲演的题目是《对于匪军战术的研究与军队作战的要领》
等等。总之,蒋介石效法他在庐山军事训练团的样子,梦想再出现一个第五
次“围剿”革命根据地所造成的“好结局”。
1947 年4 月上旬,蒋介石先后集中24 个整编师,60 个旅,约45 万人
的兵力,并以其最精锐的主力部队整编第11 师、第五军第74 师等作为骨干,
编成3 个机动兵团,向山东解放区进攻。那74 师是蒋军5 大主力中的主力,
蒋介石把它作为百战百胜的王牌拿出来进攻山东解放区,并派陆军总司令顾
祝同坐镇徐州指挥,再加上兵团司令汤恩伯、王敬久、欧震等一批高级将领,
以74 师为先锋,向鲁中进犯。
蒋军的战术不断翻新,先前进犯苏北,采取的是“长驱直入”,进攻涟
水则为“分头并进”,进攻宿北为“齐头并进”,进攻莱芜为“南北对进”。
以上战术都以失败告吹,这次扑向鲁中山区,则采取“硬核桃”和“烂葡萄”
战术。蒋介石为此战术,颇费苦心,他把嫡系主力作为“硬核桃”放在中间,
而两翼放置的则是“烂葡萄”的杂牌军和二流部队。按照蒋介石的设想,如
果解放军插到中间去打他的嫡系主力,不仅74 师、11 师、新5 军3 个主力
能够互相策应,两翼部队还可以赶来,就啃不动这个“硬核桃”;如果解放
军打他的两翼,他拚着牺牲几个“烂葡萄”;等打了几仗,弄得解放军精疲
力竭时,他的主力部队突然从横里出来袭击。蒋介石以为这样的战术,万无
一失。
蒋军来势汹汹,向鲁中地区的莱芜、新泰、蒙阴、沂水一线大举进攻,
迫使解放军主力决战。
毛泽东致电陈毅:“对沿津浦路向北犯的敌人不要阻止,让其分散兵
力,进至泰安一线,于我最为有利。”陈毅遂集中部队在胶济铁路线附近地
区休整,以逸待劳,作好战斗准备。
5 月初敌军继续向北推进,步步逼近,侵占了新泰、蒙阴等地,形势十
分紧张。是时,毛泽东再次致电陈毅:“敌军密集不好打,但只要有耐心,
总有歼敌机会,胶济路以南广大地区仍可诱敌深入,让敌占领莱芜、沂水、
莒县,陷于极端困境,然后歼击,并不为迟。唯:(一)要有极大的耐心;(二)
要掌握最大兵力;(三)不过早惊动敌人后方。”陈毅、粟裕便根据毛泽东的
指示,采取一系列迷惑敌人、调动敌人的军事行动。他们调动部队,实行要
龙灯式的高度机动,时东时西、时分时聚,使敌弄不清我军意图和动向。对
刚占新泰之敌包围之后,又主动撤围后退。华东野战军主力再后退一步,撤
到莱芜、新泰、蒙阴以东地区。
蒋介石及顾祝同果然产生错觉,误认为解放军主力已向蒙阴东北及淄
川、博山撤退,决心跟踪“追剿”。蒋介石密令各军改变战略,将“稳扎稳
打”改为“稳扎猛打”。敌军密集靠拢的态势终于很快发生了变化。敌军第
一兵团司令官汤恩伯不待王敬久和欧震两个兵团统一行动,便指挥所属的8
个整编师向沂水、坦埠方向进击。急功近利的第74 师在左翼25 师、右翼83
师的配合下,疯狂地向坦埠扑来。那74 师更是急切,不久便脱离左右两翼,
直向坦埠冲来,形成孤军深入的态势。
陈毅查明了汤恩伯兵团的行动计划,抓住战机立即命令正在向东向南
行动的各部队掉头返回,集结待命。是时,毛泽东命令陈毅:“敌有向淄博
等地急进模样,你们应集中主力待敌进至适当地点,不失时机发起反击,首
先解决一两个师,依陕北经验,敌增援能力不大,如有一定间隙,以有力一
部筑工事抗击,可使敌强大援军根本不能增援。”陈毅见了毛泽东的电报,
异常兴奋地说:“毛主席真是明察秋毫,用兵如神,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
于千里之外,这个指示来得非常及时,十分英明。”陈毅立即召集各纵队指
挥员会议,提出新的作战方案:不打敌军侧翼,改打中部强敌74 师,采取
正面突击,分割两翼,断敌退路,四面包围和阻击南北各部援敌的战法,迎
敌74 师于坦埠以南、孟良崮以北地区,将其从敌人重兵集团中割裂出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