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地区战事频繁,需要机动部队,可将22 师66 团一同调往保定。”蒋介石
问:“北调部队由谁率领?”罗历戎早已感到困守石家庄的下场不妙,很想
乘机脱身,便主动提出可由他带领部队北去。蒋介石表示同意,于是作出决
定,第三军主力增援保定。
第三军是国民党元老部队,它的前身是蔡锷、李烈钓、唐继尧等人讨
袁护法的护国军,北伐之前,广东国民政府将该部编为第三军,第一任军长
是朱培德。在国民党军队中,这是唯一保持着北伐时授予番号的部队。
会后,孙连仲命罗历戎限期作好出发准备,以4 天行程到达保定。罗
历戎接到命令后,封锁石家庄外壕进出口,行人只许进,不许出,以防消息
外泄;留下了32 师继续固守石家庄,并将军部铁甲车两列、战车一连、炮
兵一连、汽车一连,拨给32 师师长刘英指挥。
命第71 师、第22 师的66 团和军直属部队共计1.7 万余人,携带4
日以上粮秣和冬季服装,于10 月15 日下午,浩浩荡荡地由石家庄向北开拔。
聂荣臻从中共华北局社会部打入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司令部的刘光国发
来的情报,获悉罗历戎率部北移保定的消息,当机立断,决定留4 个旅的兵
力,在徐水地区布下阻击阵地,把企图沿平汉路南下的敌人堵住。命保北地
区的其余野战军主力,立即强行军,日夜兼程,向南疾驰,把罗历戎的部队
歼灭在保定以南的定县境内。聂荣臻又命独立8 旅和冀中、冀晋部队,以及
当地民兵,立即死死拖住北进的罗历戎部队,即要迟滞其前进,又要阻止其
后退,防止他们缩回石家庄去。
野战军主力部队兵分3 路,向南急进,一昼夜走了200 里路程,到达
指定位置。而罗历戎的部队刚刚走过定县。他们每到一地,均遭到晋察冀地
方部队和民兵的阻击,不时有冷枪和地雷爆炸。蒋军胆战心惊,群众坚壁清
野,人粮皆空,水井也被填死,罗历戎一筹莫展。
罗历戎率部抵达定县清风店地区,蒋军飞机一架由北飞来,给他投下
一个通信袋。
罗历戎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北上第三军指挥官注意,我们发现
大部共军南下,距离你们不远,请即作战斗准备。”20 分钟后,又有一架由
北而南的飞机照样投下一个通信袋,内容是:“我们发现共军大批密集部队
南来,距离你们不远,请第三军急作战斗准备。”罗历戎即改变行动计划,
命部队在清风店附近东南合等村宿营,紧急构筑工事,准备战斗,并急呼孙
连仲和李文,请求火急救援。
解放军在民兵的引导下,跑步前进,迅速将全部敌人迂回包围。10 月
20 日拂晓,解放军不顾长途行军疲劳,发动攻击,经过两日激战,活捉罗
历戎以下1.14 万余人,打死打伤2400 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装备。
战役结束后,聂荣臻制定出攻打石家庄的计划,上报中共中央,毛泽
东电示聂荣臻:“侦察石门,完成攻打石门之一切准备,然后,不但集中主
力几个旅,而且要集中几个地方旅,以攻石门打援兵姿态,实行打石门。”
石家庄又名石门,是个极其重要的战略要地,它位于太行山脚下,西出太原,
东接山东,南连豫鄂,北通平津,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素有“燕晋咽喉,南
北通衢”之称。
“背水一战”之语就起源于这里。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派第三军抢占了
石家庄,石家庄便成了华北反动势力的中心堡垒之一。石家庄的城防非常坚
固,罗历戎利用日本侵略军占领时的旧工事,连年加修成三道防线,头一道
防线是外市沟,上面有密集的火力配备和防御工事。外市沟后面是环行铁路,
铁甲列车可以随时机动和巡逻。第二道防线是内市沟,第三道防线是由建筑
物组成的核心工事,除设有铁丝网、鹿砦、地雷、碉堡、电网,还有纵横交
错的地道和交通壕,把城郊的各据点连结起来,大小碉堡6000 多个。蒋军
扬言:“共军没有飞机、坦克,休想拿下石家庄!”朱德、聂荣臻、杨得志、
罗瑞卿、杨成武等决定以第三、第四两个纵队及冀晋、冀中两个兵团对石家
庄进行战役进攻;以第二纵队、独立第9 旅及第三、第九军分区部队,集结
于定县南北地区构筑阵地,阻敌来援。如敌不增援,则采取积极手段,力争
攻下石家庄。并决定先攻占四郊,依托村庄,改造地形,从地面伸展交通壕,
构筑攻击阵地,尔后突破第一、第二道市沟,展开巷战,猛插核心工事,全
歼守敌。朱德提出“勇敢加战术”的口号。
朱德、聂荣臻召集炮兵和工兵指挥员开会,决定以阵地战的进攻战术
为主,有组织、有步骤地进击。用坑道作业接近堡垒,用炸药爆破加以炮击,
各个摧毁,采取稳打稳进战法。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