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防御击退对方之攻击,相机转为攻势,予以歼灭。”蒋介石黔驴技穷,朝
令夕改。杜聿明见蒋介石这个出奇方案,提出:“各兵团任务行动必须明确
规定,分别同时撤退,行动必须迅速,否则有被解放军发现,各个击破的危
险。”蒋介石命孙元良第十六兵团主力于11 月3 日向涡阳、蒙城集结,其第
九十九军和刘汝明第四绥靖区部向蚌埠、固镇集结。
蒋介石对刘汝明、冯治安有疑心,急电召刘、冯2 人去南京加以笼络,
指使其发表反共拥蒋通电。
蒋介石早已惶惶不安,他要顾祝同于11 月3 日去徐州,召集邱清泉、
黄伯韬、李弥、孙元良等研讨作战部署。那黄伯韬提出:“以徐州为中心,
集结各兵团对东南西北各个方向备战,进行深沟高垒,采用各兵团互相衔接
的‘乌龟战术’,这样才能持久,海州守不守并无关系。”于是决定缩短战线,
放弃次要城市,集中兵力于徐州、蚌埠间津浦路两侧地区,作攻势防御。
顾祝同、刘峙便调整了部署:黄伯韬的第七兵团确保运河西岸,同一、
二“绥区”密切联系;邱清泉的第二兵团以永城、砀山为中心,迅速集结;
李弥的第十三兵团集结于灵壁、泗县地区机动;孙元良的第十六兵团以蒙城
为中心,掩护津浦路之安全,刘汝明的第四绥靖区移驻临淮关。正在东开的
第100 军归入黄伯韬兵团,撤退中的第四十四军到达新安镇后,也划归黄伯
韬兵团。
黄伯韬兵团原有3 个军,数日之内就增加了2 个军,兵员差不多增加
了一倍,成为徐州“剿总”序列中最大的兵团。
但兵增多了,行动迟缓。
华东野战军16 个纵队,分头疾进,直扑黄伯韬兵团所在地新安镇。
11 月8 日,华东野战军鲁中南纵队,于进军途中一举攻占鲁南重镇郯
城,消灭了长期盘踞在鲁南一带残害人民的土匪武装伪山东保安旅王洪九部
5000 余人,除掉了敌人的耳目,扫清外围。
蒋介石命刘峙:要徐州以西的邱清泉、孙元良两个兵团放弃商邱、砀
山,撤至黄口一带,向徐州集中;要徐州以东的黄伯韬、李弥两兵团放弃海
州、新安镇等地,向徐州收缩;把刘汝明部调至蚌埠一带“绥靖”,要李延
年在蚌埠组织新的兵团。蒋介石又抽调武汉集团的黄维第十二兵团从平汉路
之确山、驻马店一带集结东进,增援徐州。这样一来,在以徐州为中心的“一
点二线”上的兵力达80 万人。
陈毅和邓小平亲自率领中原野战军四个纵队在东进途中,于11 月9 日、
10 日连续接到毛泽东要他们迅速切断徐蚌路、拿下宿县的电报,电文结尾
有“至要至盼”4 字。
11 月10 日,刘伯承也到达了中野指挥部亳县,同陈毅、邓小平会见。
7 天前,刘伯承在豫西同中野副政委邓子恢、参谋长李达致电中央军委,并
致陈、邓说,蒋匪重兵守徐州,其补给线只一津浦路,怕我截断,故令孙元
良兵团到宿县,陈邓主力似应力求首先截断徐、宿间铁路,请陈邓切实考虑,
机动行事。毛泽东、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所见略同。
陈毅、邓小平下达徐蚌线作战命令:中野陈赓、谢富治的第四纵队在
华野第三纵队、两广纵队的协同下,于宿县以北向徐州方向发起攻击;中野
陈锡联第三纵队和秦基伟第九纵队一部要不惜一切,夺取徐蚌线上宿县城。
刘峙怕徐州有失,命孙元良第十六兵团离开宿县去徐州护驾。邱清泉
探得华野第三纵队、两广纵队纷纷南下,以为是去图黄维兵团,他们机关算
尽,却失了一着,没料到解放军切断津浦路关门打狗。
11 月15 日,经10 个小时激战,攻克宿县,歼敌万余,生擒敌津浦路
护路总司令张积武,控制了津浦线190 余里,斩断了徐蚌铁路联系。
黄伯韬深感自己的兵团所处战略位置极为不利,于是在11 月7 日慌忙
率部沿陇海路西撤,妄图靠拢徐州,猬集一团,以免其被歼的命运。陇海铁
路沿线,黄伯韬兵团十数万部队,慑于几十万华野大军南下的威势,西撤竟
然变成了溃退,沿路丢下辎重、伤兵、器材,败鳞残甲一望无际。整个陇海
铁路两侧烟尘滚滚,南北10 余里,东西百余里,全是狼奔豕突的部队。乱
枪声、脚步声、喘息声、机械撞击声,互相淹没,浑浊翻滚。
粟裕一边将黄伯韬兵团西撤情况报中央军委和陈毅、邓小平,一边立
即调整部署追击:电告山东兵团第七、第十、第十三纵队排除一切困难,迅
速插向徐州以东大许家、曹八集地区,截断黄伯韬兵团西逃退路,分割其与
徐州的联系;位于陇海路以南皂河地区的华野第十一纵队和江淮军区两个旅
经土山镇向大许家前进,由南向北配合山东兵团断敌后路;华野第一、第六、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