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由总统提请任命,但前者应向立法院负其责任,所以国家元首有什么决
策,应提请行政院协商。”杨虎城由军统特务秘密监禁在何处,外人不得知
晓。李宗仁的命令对蒋介石的特务系统,形同废纸,没有蒋介石的手令,什
么事情都办不成。
孙科内阁是以“举党一致”自诩的“巨头内阁”,它包揽了吴铁城、陈
立夫、朱家骅等太子系、政学系、CC 派显要领袖在内的各式人物,却偏偏
没有桂系的人。李宗仁亲赴上海与孙科晤谈,要其速返南京,府院一致,共
支危局,但未有结果。后来孙科在蒋授意下,于2 月4 日擅自将内阁迁往广
州。国民党当局出现了“一国三公”的局面,即溪口的蒋介石、南京的李宗
仁和广州的孙科。
孙科率行政院到达广州,要占用迎宾楼,便不客气地把戴季陶赶到条
件较差的东园招待所。戴气愤不过,大骂孙科。他见国民党政府已是死亡在
即,回天乏术,大批国民党军政要员匆匆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纷
纷逃往台湾,广州城里乱作一团。有人劝戴去台湾,他十分坚决地说:“不
必去!”他想共产党定会取得胜利,会统一中国,他以前接触过马列主义,
接触过共产党,他不相信共产党会把他怎么样,决意离粤赴川,回老家去。
当时他的儿子戴安国任交通部航空署长,已备好了专机,因气候恶劣未能成
行。2 月11 日晚,戴季陶服安眠药死去。
戴季陶的把兄弟、称戴为“畏友良师”的蒋介石闻耗悲痛,中夜唏嘘,
发出明令褒扬,谓戴季陶为“才识恢宏,勋尤懋著”云云。
李宗仁决定采取以柔克刚之策,以虚怀若谷之举,争取舆论同情,拉
拢中间力量,分化蒋、孙势力。他首先竭尽全力把尚留在京的监察院院长于
右任和立法院院长童冠贤争取过来,仰赖于、童之襄助尽快使立、监两院复
会,以此向孙科的行政院施加压力。
又以“于此飘摇之际,肩起责任”相号召,召集在京国大代表餐叙。
餐叙会上,李氏夫妇一唱一和,诉陈“苦衷”,以博“国代”对“代统”的
同情和声援。尔后又让复会后的监察院及临察委对孙科之“渎职”提出弹劾。
除此之外,李宗仁派黄绍竑、黄旭初携带李、白给粤籍军人余汉谋、张发奎、
薛岳等人的亲笔函入穗。二黄积极活动,果然不辱使命,粤、桂两系军人开
始尽释前嫌握手言欢。新任海南区行政长官李汉魂受余、张、薛之托,专机
飞汉与白晤面,随后又转京晋谒李宗仁。李当即命李汉魂为总统府参军长。
李宗仁又亲自出马,于2 月20 日飞往广州,李态度谦恭,对孙科尤甚,
左一个“拜望孙院长”,右一个“务请返京主持一切”,使孙科极为尴尬被动。
李宗仁又驱车去薛岳官邸,与张发奎、余汉谋、薛岳等“叙旧言欢”。“南天
王”陈济棠做寿之际,李宗仁借机前往庆贺,手书“如冈如陵”寿屏一幅。
陈济棠被蒋介石搞垮之后,只存国民党中委空衔。然陈虽羽翼被翦,实权被
夺,但在粤仍为一元勋,粤将余汉谋、徐景唐、李杨敬、李汉魂等都出其门
下,李宗仁看准了这一点,同陈济棠闭门深谈。李请陈出任海南行政长官,
接任李汉魂遗缺,陈慨然应允。粤将张发奎等一向同蒋有矛盾,同李宗仁极
易合拍。
李宗仁莅穗2 天,瓦解孙科在粤势力的工作进行得颇为顺手,粤籍大
员纷纷附李,要孙返京。孙科不得不向李低头,答应把行政院搬回京城。
孙科在未返京之前,立、监两院在李宗仁的默许下,开始对孙科群起
责难,孙科与蓝妮之颜料案又被旧话重提。待孙科灰溜溜从穗来京后,又受
立、监两院鸣鼓而攻,指责为“和平之障碍”、“民国以来最恶劣无能之内阁”
等等。孙科无招架之力,乃于3 月8 日向李宗仁提出辞呈,孙阁至此倒台。
蒋介石本来怂勇孙内阁南迁,现见舆论对孙不利,怕引火烧身,便见
好就收,示意阎锡山出面“协调府院矛盾”,又暗示:继任行政院长人选让
李自行决定。
被解放军围困在太原的阎锡山看到这个机会,即指使在南京的太原绥
靖公署主任杨爱源,在李宗仁面前巧于周旋,意图是请李宗仁发表阎锡山为
行政院长,李宗仁便命人打电报给阎锡山,称阎名望很高,不敢以行政院长
一职委屈。不久,李宗仁又打电报给阎锡山:“党国大事,诸待我公前来商
决。”阎锡山正欲逃离太原,接电报后,任命了个5 人小组负责太原所有事
务,自己匆忙登上飞机去了南京。
李宗仁同白崇禧几经商量,认为何应钦有利用之处,便竭力相邀何应
钦出任行政院长。何应钦正在战战兢兢不敢拜命之时,蒋介石却深知何应钦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