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于他对桂系的控制,劝何组阁。于是何立即提出以蒋之亲信黄少谷为行
政院秘书长,表示愿接受蒋的监督。
3 月23 日,何应钦正式就职,他回到家中,便有蒋邦特务头子谷正纲
在他家“恭候”多时,声言要与何“好好谈一谈”。在此情况之下,何应钦
对蒋奉命惟谨,动辄向蒋请示,不敢越雷池半步,李宗仁交办的事,何阁却
无一实现。李宗仁向行政院提出免去参谋总长顾祝同职务,换由白崇禧继任,
何则向蒋请示。溪口复电:“参谋总长顾祝同不能动,白崇禧千万不可用。”
李宗仁提出要把蒋运到台湾去的大量黄金拿出部分支配,何亦向蒋请示,得
复电:“台湾金子李宗仁不能管”,何都不敢违命,白崇禧愤而怨何“为人懦
弱,没有魄力”。何反唇相讥说:“你们不怕同蒋介石闹翻,我却不能这样。”
李宗仁悉心组织颜惠庆、章士钊、邵力子、江庸4 位老人为“上海人民和平
代表团”,在桂系人员黄启汉的陪同下北上。李宗仁让黄启汉携带他给毛泽
东的亲笔信,并嘱口头向中共领导人转达6 点意见:(1)希望能实现全面和
平,倘有局部反对,再合力以政治、军事力量对付之。
(2)和谈以毛泽东提出的8 项原则为基础,但战犯问题之处理,最好
留待新政府成立之后。
(3)绝不期望以外援进行内战,只要答应进行和谈,可作公开声明。
(4)希望能及早派定代表,开始商讨和平方案。
(5)对蒋介石本人如认为他留在国内于和谈有碍,可提出使之出国。
(6)对国际关系,希望中国成为美、苏友好关系的桥梁,不希望依附
一国反对另一国,美、苏两国的友谊,均须争取。
代表团到北平后,又专程赴西柏坡,拜访毛泽东。毛泽东对李宗仁愿
与中共就和谈进行协商的姿态抱欢迎态度。
2 月底,代表团带着毛泽东给李宗仁的信南旋。毛泽东要他们转告李宗
仁:“中共方面对他上台后有无实际谋和能力最初是很抱疑问的,现在和谈
之门既启,能否成功则取决于南京国民党政府是否真正能以民族利益为重,
以人民利益为重。如果李、白果有反蒋、反美、接受中共方面8 项要求的真
意,即应迅速与蒋分裂,逮捕蒋之嫡系将领顾祝同、汤恩伯、俞济时、陈大
庆及特务头子毛人凤、郑介民、叶秀峰、郭紫峰、毛森等人,方能站稳脚跟,
进行和谈。否则李、白不扣复兴、CC,结果必为复兴、CC 暗算,弄得身败
名裂,两头失踏,中间道路是万万走不通的。”但李宗仁的和谈目的是延缓
共军进攻,阻止中共渡江,留下半壁江山给自己经营,日后徐图再举。他对
其部属说:“我要做到划江而治,共产党总满意了吧?只要东南半壁得以保
全,我们就有办法了。”蒋介石为了防止把桂系逼上与中共妥协之路,频频
请人向李、白递言:只要李、白能“站稳本党立场”,与蒋目标一致、行动
一致,蒋当竭力赞助李代总统备战谋和,自己则“愿意和平,愿意终老还乡”。
蒋、李、白“备战谋和”是一致的,李、白演出了双簧戏,李宗仁在台上信
誓旦旦主和,白崇禧在台下扩军备战。
何应钦就职次日,行政院召开政务会议,议决由张治中、邵力子、黄
绍竑、章士钊、李蒸(后又加入刘斐)为代表组织南京政府和谈代表团,推
张治中为首席代表,其余为随团工作人员、顾问等。何应钦又召集会议研究
了和谈腹案等重大问题,写成一个腹案,作为和谈依据。国防部也依次拿出
了一个“对于国共停战协定最低限度之要求”。此腹案由张治中带至溪口向
蒋介石汇报,得蒋首肯。尔后由李宗仁提议在南京成立“和谈指导委员会”,
以李宗仁、何应钦、于右任、居正、张群、吴铁城、孙科、吴忠信、朱家骅、
徐永昌、童冠贤为委员。3 月下旬,中共方面也发表了和谈代表团名单,以
周恩来为首席代表,其成员有林伯渠、林彪、叶剑英、李维汉等,并确定了
谈判日期。4 月1 日南京政府代表团及其随员、秘书以及顾问屈武等一行20
人飞往北平。
人民解放军的力量日益壮大,1949 年初,中共中央对部队进行了改编,
将西北、中原、华东、东北野战军改为第一、二、三、四野战军。改编后的
人民军队为: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
副主席 朱 德 刘少奇 周恩来 彭德怀
总参谋长 周恩来
总政治部主任 刘少奇
副总参谋长 聂荣臻 叶剑英
总政治部副主任 傅 钟
秘书长 杨尚昆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朱 德
副总司令 彭德怀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