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九年,苏联在阿拉木图开设了新的集团军司令部,当然这是针对中国而采取的旨在加强战备的措施。根据后来的情报判明:在塔什干成立了中亚军区,利亚申科大将任军区司令,下列各将军任下一级司令:阿拉木图——霍钦采夫中将;塔什干——博科夫中将;杜尚别——皮坚科少将;阿什哈巴德——普罗特尼科夫少将;伏龙芝——不明。
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对中苏关系的恶化更是火上浇油,边境纠纷也激化了。苏联不断加强西伯利亚、中亚地区的兵力。据英国战略研究所的资料,一九七八年前后仅地面部队就达四十四个师,比一九六五年时增长了二点六倍。
时间 师数 时间 师数
1963-1966 17 1971 33(含驻外蒙军队)
1967 17 1972 44(同)
1968 17 1973 45(同)
1969 21 1974 45(同)
1970 30(含驻外蒙军队) 1978 44(含6个坦克师)
注:摩托化步兵师兵力:12,700人。
坦克师兵力:11,000人。
表中45个师含8至10个装甲师。
一九七五年中苏边境方向上的各军区司令如下。军区司令通常由上将担任,在全苏联十六个军区司令中只有三名大将,而他们都长期在中苏边境地区任职。
远东军区(哈巴罗夫斯克)司令:
彼得洛夫大将,原任托卢勃卡大将的参谋长,一九七二年五月任远东军区司令。现任司令是特列季亚克上将。
后贝加尔军区(赤塔)司令:
别利克大将,原为坦克兵上将,曾任驻德苏军第一副总司令。一九六六年十一月任后贝加尔军区司令,现任司令是萨尔马诺夫大将。
中亚军区(阿拉木图)司令:
利亚申科大将,一九六八年任中亚军区司令。现任司令是库利夫达中将(一九八○年五月任职)。
西伯利亚军区(新西伯利亚)司令:
原为霍穆洛上将,现为斯涅特科夫上将。
土耳其斯坦军区(塔什干)司令;
原为别洛诺日科上将,入侵阿富汗后由新司令接任。
一、乌拉尔以东的陆军
乌拉尔以东的各军区原来包括远东、后贝加尔、西伯利亚、中亚、土耳其斯坦五个军区,现在似乎又成立了一个新军区。新军区包括原属远东军区的库页岛、千岛、堪察加,司令部设在库页岛。
各军区 [ 作者注:据传苏联在赤塔(?)新设了一战区联合司令部,统一指挥远东,后贝加尔、西伯利亚等四个军区, ] 的兵力如下,坦克总数超过一万辆(含T-72新型坦克)。
1. ?军区(库页岛、堪察加、千岛群岛,含鄂霍茨克海):约四个师(含堪察加一个师、千岛群岛一个师)。
2. 远东军区,约十五个师(滨海边疆区六个师、阿穆尔州四个师)。
3. 后贝加尔军区:约十二个师(外蒙古三个师、赤塔-伊尔库茨克六个师)。
4. 西伯利亚军区:五个师。
5. 中亚军区:约六个师。 [ 作者注:据说入侵阿富汗的苏军地面部队为六个空降师,计十万人,估计除中亚军区和土耳其斯坦军区外还有其他部队。 ]
6. 土耳其斯坦军区:约三个师。
图30 苏联各军区略图(乌拉尔以东)
二、亚洲地区的空军
苏联的空军和国土防空军加在一起,总兵力为一百万人,飞机七千三百七十架,苏联用它们严密地监视着四周。
苏联空军的主体是战术空军(苏联不这样称呼),编成十六个航空集团军,平时和各军区以及驻外国地面部队保持密切联系。不要忘记这些空军(特别是防空军)不仅仅是针对中国的,也是针对美国、韩国和日本的。
苏联空军兵力约四十七万五千人,作战飞机约四千八百七十架。其构成大体如下。乌拉尔以东很可能保持有四个航空集团军总计一千六百架作战飞机、一千五百架直升飞机。
米格-21: 一千五百架。
米格-23: 一千一百架。
米格-25: 一百架。
中型轰炸机: 四百八十架。
直升飞机: 约三千架。
战略轰炸机: 一百三十五架。
运输机: 一千五百五十架。
直升运输机: 三千七百架。
防空军作为独立军种,兵力五十五万,分为雷达部队、航空兵部队和防空导弹部队。部署在莫斯科周围的拥有六十四枚反洲际弹道导弹的导弹部队也属于防空军。歼击机总数为二千六百五十架,防空导弹约一万二千枚,部署在约一千个基地上。乌拉尔以东地区的歼击机和防空导弹基地大约为三百个。
空军总司令和防空军总司令和其他军种总司令一样,都是国防部副部长,后者还兼任“华约”军队的防空总司令。
从上述两个军种的情况看,部署在乌拉尔以东的飞机约二千四百五十架(含米格-25)、直升飞机一千五百架,导弹基地三百处。乌拉尔以东的空军兵力占苏联空军全部兵力的百分之三十强。
1. 部署在远东中苏边境方向的兵力(估计数)
防空兵力: 约八百五十架。
战术空军: 约一千二百架。
中型轰炸机: 约一百架。
运输机: 约三百架。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