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从乞丐到元首_[美]约翰·托兰【完结】(15)

  主之妻’。这位姑娘必须性格文静,以防惹来某些不受我们欢迎的奢望或意

  图。”这个幻想,与大多数幻想一样,在现实中成了泡影:他们的彩票并未

  中奖。

  阿道夫又在希皮塔耳度过了一个夏天,未发生什么大事,高潮也不过

  是他给施密特家的孩子们买了个幻灯而已。从乡下回来后,他依旧过着一个

  萌芽画家和幻想家的生活。10月初,他开始学钢琴由库比席克的老师执教。

  保拉回忆说,“母亲给他买了一架海兹曼牌的大钢琴,他在钢琴前一坐就是

  几个小时。”有这样一个孩子,花钱再多也不为多。大概就在此时,希特勒

  在库比席克跟前暴露了一件令他吃惊的新鲜事。此事发生在他们首次观看《黎

  恩济》时。主角是罗马的保护人,他的升降在阿道夫的身上产生了奇怪的后

  果。平常,大幕一落,他便指手划脚地批评演员或音乐。这晚呢,他不但啥

  也没说,反而“用一种奇怪的,甚至是敌对的目光”,把库比席克盯得哑口

  无言。希特勒脸色比平常更惨白,他竖起衣领,一声不吭,大步走上大街。

  时值11月,天气寒冷。他“脸色阴恶”,领着他那摸不着头脑的同伴,爬

  上了一座陡峭的山顶。突然,他紧紧抓住库比席克的双手,双眼“激动得狂

  热”。

  他说话时声音沙哑。库比席克觉得,他的朋友好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完全是欣喜若狂。尽管没有听他说剧中主角是他的楷模或榜样,他利

  用幻想力将主角黎恩济变成了自己的雄心壮志的楷模。”那时库比席克依然

  相信,他的朋友的真正目标是要当个画家或建筑师。此刻的阿道夫完全是个

  陌生人。他口出狂言,“好像他身负重任,终有一天,人民将会将此重任赋

  予他”——人民向他呼唤,要他领导他们去取得自由。这幕情景可能是库比

  席克的杜撰,但它确实反映了他的浪漫之友的心情。当他们下山返回库比席

  克的住地时,已是凌晨三时了。两人庄严地握别后,阿道夫并未回家。他再

  次上山,理由是“我要独自呆一会儿”。他们家人成了他的幻想经历的受益

  者——但持有怀疑。保拉回忆,“他常用抑扬顿挫的语调给我们讲历史和政

  治。”

  山上的事发生后不久,他便消沉了下去。在这时起,他觉得自己像陀

  斯妥耶夫斯基(1821—1881,俄国小说家——译注)的主人公一样,

  心灵受到创伤和遭人唾弃。他甚至能从“青春”中步入人世。钢琴课只上了

  4个月便停了。库比席克认为,这是因为“乏味、单调的手指动作一点儿也

  不适合阿道夫”,但更可能是克拉拉·希特勒之健康恶劣使然。

  1907年1月14日,即阿道夫停止学钢琴之前两星期,他母亲去

  看了爱德华·布洛克医生——是位犹太医生,在当地有“穷人的医生”之称。

  她镇静地告诉医生,她胸痛,一晚一晚地不能成眠。诊断表明,希特勒太太

  “胸中长有一大肿瘤”。

  布洛克医生并未告诉病人,她已得了癌症。次日,医生将阿道夫和保

  拉召去。他们的母亲“重病缠身”,唯一的希望就是外科手术。阿道夫的反

  应使医生甚为感动。“他那长长的蜡黄脸歪了。双眼滚出了泪珠。他问,他

  母亲没有办法了吗?只有在那时,我才意识到他们母子间的爱是何等的深。”

  全家决定冒险让克拉拉开刀。1月17日,克拉拉·希特勒进了林嗣

  城的“姐妹慈善医院”。次日,卡尔·乌尔班医生为她切除了一个乳房。此

  时,约翰娜婶婶——驼背,易怒,但随叫随到——从希皮塔耳赶来为孩子们

  管家。克拉拉在三等病房里,3克朗一天,休养了19天。论较舒适的病房,

  克拉拉不是出不评价钱,而是为了省钱——这是她的特点。由于汉波尔德大

  街那幢房子有三座楼梯,而克拉拉爬楼梯又有困难,于是,全家便于同年春

  末迁至多瑙河彼岸的乌尔法尔郊区布鲁登加斯9号。新住居是石块砌的屋

  子,外观引人。他们住在二楼,共三间。这里很安静、舒适。只要坐上电车,

  跨过大桥,便到了阿道夫最喜欢出没的地方。

  阿道夫有了另一桩心事:他坠入了情网。一直到此时,他与姑娘们的

  关系都是微不足道的。比方说,一次在希皮塔耳度假,他在牲口圈里与一个

  挤奶的姑娘邂逅。当这位姑娘表示愿意再深一步时,他却调头跑了,还打翻

  了一桶鲜牛奶。当他与库比席克在兰德大街散步时,他们碰上一个“外表庄

  重,身材苗条的高个子”姑娘,她有一头漂亮的浓发,梳成发髻;她是个年

  轻的“瓦尔基里”(北欧神话中奥丁神之婢女——译注)。阿道夫激动地抓着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