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说,“一个战争行动,不管如何有限,都会带来预想不到的危险。如不
发布战争总动员便不能突然采取行动。”他同意派遣十三个师至马奇诺防线。
这本是个胆怯的姿态,却吓坏了甘末林的柏林对手。星期天上午,勃
洛姆堡将军恳求希特勒至少也要从亚琛、特里尔和萨尔布吕肯撤军。他说,
若法国发动进攻,德国势必不战而退,这在道义上和军事上都会遭到重大失
败。尽管忧心忡忡,希特勒却纹丝不动。他让勃洛姆堡等待,如有必要可有
明日撤军。尽管法国总理发表了一起强烈反对的广播演说,希特勒仍不动摇。
法总理说:只要斯特拉斯堡仍受德国枪炮威胁,法国决不谈判。
星期一,2.5万名德军开进了莱茵兰。牧师们挥舞着香炉为他们祝
福。虽然法国人只不过是在动嘴皮子,希特勒却已焦急万分。他后来承认说,
这样的压力若要承受十年,他可受不了。在德军开进莱茵兰后的48小时,
他对他的翻译说,“这是我一生中最伤脑筋的时刻。”如果法国作出报复,“我
们就得夹着尾巴后撤,因为我们兵力不足,连轻微抵抗也做不到”。他趾高
气扬地到占领区进行视察,未发生任何意外。在回家的专列上,希特勒心情
舒畅。“上帝呀,一切进展如此顺利,真叫人放心!”他一边说,一边又在吹
牛:“不错,世界属于智勇双全的人们。上帝保佑他。”他令左右快放瓦格纳
的唱片《帕西法尔》,边听边说,他的信仰就是受这出歌剧影响后建立的。
他的观点是:如果英法结成巩固阵线,德国便会不战而降。我们无法接受一
个疯狂独裁者所作的估计。
奇怪的是,这种绝望的情绪于次日3月12日,便被压下去了。这天,
国联在伦敦举行会议,一致通过决议,谴责德国破坏了条约。3名武官惊慌
失措地给柏林拍来电报。勃洛姆堡连忙带着电报去找元首。元首连看都未看
便将电报往口袋进一塞。勃洛姆堡求元首妥协,但他断然予以拒绝,并粗暴
地对勃洛姆堡说,不准他将来干预政治事务。他说,政策出自帝国总理府,
而不是出自战争部。他的外交部长比将领们更加好战。牛赖特反对任何妥协。
他告诫元首,应耐心等待,在从莱茵兰撤军前,应看看外国官方有何反应。
元首听从了外长的劝告。接着,希特勒在慕尼黑对一群听众说,“我带
着梦游者的保证,按上帝的旨意行事。”几小时后,里宾特洛甫从伦敦传来
话说,危机已过,艾登似乎只对谈判感兴趣。
元首大喜。那时,若是别人当德国领袖,那将发生什么情况?后来,
元首对其心腹夸口说:“无论是谁,你们说得出来,他都会吓得魂飞魄散。
没法子,我只好撒谎。由于我沉着,毫不动摇,我们才得救。我威胁说,除
非形势在24小时内有所缓和,否则,我就再派6个师去莱茵兰。其实,我
只有4个旅。”
由于最弱的一环在握,希特勒成功地讹作了英法两国。这证明,若无
武力做后盾,只用空话进行国际谴责是无济于事的。与此同时,他也感到,
比其他的将军,他的政治本能更为健全。这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一次胜利,也
加强了他对自己之命运的信任感。他已发现,一个意志坚强,敢于动用武力
的人,在反对其一想到打另一次世界大战便吓得三魂走了七魄的对手中,究
竟能走得多远。
希特勒也狡猾地利用莱茵兰事件为其在国内进一步巩固其权力服务。
他解散了国会,并将这一政策交给公民投票作决。这次公民投票并非大选,
而是上有“兴登堡”号轻气球(画满了卍字)作掩护的在各市穿梭的胜利大
游行。“我并未篡权。”他对卡尔斯鲁厄的群众说:‘我按良心办事,也是为
关心人民故。我明白,我必须保持我国人民的荣誉,领导他们重新在世界上
取得光荣的一席。若因为我之故,我国人民再次遭受不必要的忧愁与痛苦,
那末,我就祈求万能的上帝惩罚我。”
3月29日,在未动用一枪一弹的情况下,百分之九十八点八的选民
投票选举希特勒。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元首如此受群众欢迎。另外,在3年多一点的
时间里,他已把一个要央求别人的国家变成了挑战者。这种地位上升被承认
的地方莫过于英国了。威尔士知名人士交际极广的杜马斯·琼斯,以非官方
大使的身份来到了德国。他的第一站是达莱姆,在那里,深知他与鲍尔温关
系密切的里宾特洛甫敦促他与首相斡旋。
“我想让鲍尔温先生见见希特勒。”据琼斯日记中引里宾特洛甫的话:“谈
话时他并不是个独裁者。他很像鲍尔温先生。我们所要讨论的问题将决定几
代人的命运..鲍尔温先生应该亲耳听听希特勒的观点,不必通过中间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