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不错,对元首表示关切的是法国而不是英国,而元首当晚也“彻
夜难眠”。“我反复问自己”,他后来向霍夫曼私下透露,“同一个问题:法国
会做些什么?会反对我几营小兵力的前进吗?如果我是法国人,我知道该怎
么干:我会痛击之,不让一个德国兵越过莱茵河。”
星期五,即“Z—日”前一天,有关人士宣布,国会将于次日中午举
行会议。柏林外交界猜测,眼下必然有事。当晚,德国主要报纸的文字记者
和摄影记者都被请到宣传部开会。
记者们摸不着头脑。戈培尔通知他们,由于他们次日就要秘密出发,
只好将他们集中扣押,以待天明。元首又一晚不能成眠,在简朴的小铁床上
辗转反侧,脑中不停地在考虑法国将作何种反应。英国并不使他发愁;他之
所以选择星期六这天,是因为这日没有一个官员上班。“他们要到星期一才
上班”,他对魏德曼说,“到那时激动情绪已成过去!”
星期六一大早,一支特殊先遣队便向坦贝尔霍夫机场进发。那里已有
一架“容克”运输机在等候。飞机器飞后记者们仍不知他们飞向何方,连驾
驶员也不知目的地在哪里。驾驶员要在规定的时间才能打开锦囊,那时他才
知目的地在哪里。
上午10时,德国大使拜会了艾登。在讨论了一阵另一个英德协定后,
霍希突然说:“我要告诉您一件极重要的消息。消息的前一部分恐怕不适合
您的口味,但后一部分却比近年来提的重要得多的建议要好。”他宣读了一
份备忘录,攻击法苏条约违反了罗加诺公约。因此,德国便决定收回莱茵兰
非军事区。霍希继续读道,希特勒提出与东西方国家分别签订互不侵犯协议。
他也愿意重返国联。
艾登对莱茵兰行动深表遗憾,但又说,他将慎重考虑德国的建议。他
说,德国对国联的态度如何,这是最重要的。此时,霍希说,德国返回国联
是不带任何附加条件的。然后,他又若无其事地说,“至于莱茵兰,德国不
过是派几支小先遣队到哪里去罢了。霍希一走,艾登便召见法国大使,对德
国的行动深表遗憾。艾登说,对罗加诺公约进行谴责,这是“可叹的”,但
这需要由英国内阁进行考虑。由于大部分阁僚都在乡间别墅,此事需待星期
一。
在与意大利和比利时的外交代表进行简短的会见后,艾登便给首相鲍
尔温打了个电话,之后便立刻前往首相官邸向他汇报。“他个人虽然对法友
好”,艾登回忆说,“但他心中明白,如法国采取军事行动,英国是不会予以
支持的。我只能同意。我告诉他,关于罗加诺问题,,希特勒真诚地与我谈
过。我不能再相信他了。”“鲍尔温也不再相信希特勒,但他同意等待,看法
国人,将作何反应。”
上午11时30分许,载着先遣队的“容克”在科隆着陆半小时后,
记者们便与数以千计的德国爱国者站在横跨在莱茵河上的霍亨佐仑大桥上。
18年前,被缴械的德军从法国后撤,垂头丧气地打这里走过。突然间,人
群听到了脚步声,铁轮的隆隆声,以及马蹄声。当首批德军上桥时,人群中
爆发了一阵又一阵欢呼声。在几架飞机的掩护下,其它部队也至少从5座桥
上越过莱茵河。“冬季训练行动”共有19个营的兵力,但只有3个营越过
莱茵河。即使如此,这一小部队带来的热情(对德国人而言)和恐惧(对法
国人而言)都是异常巨大的。
在克罗尔剧院内,希特勒正在对国会发表讲话。他受到了热烈的鼓掌
欢迎(外交代表席除外)。他讲话时,全场鸦雀无声。合众社记者、新近才
从威廉斯学院毕业的学生理查德·赫尔姆斯,“像老鹰一样”盯着希特勒。
元首长篇大论地论述凡尔赛条约如何不平等后,讲演的速度缓下来了。他神
情紧张,在讲台后把手巾在手中换来换去。他脸色苍白,很不自然,好像吃
不消似的。之后,他缓缓地,用压抑的声调说:“此时此刻,德军正在前进。”
剧院顿时成了疯人院。
事实上,那3个营德军已跨过莱茵河——但有令在身,即,若遭法军
挑战,便边打边退。
第十四章 “带着梦游者的保证”
1936.3—1937.1
(1)
1936年3月7日,星期六,当德军开进莱茵兰时,伦敦并未认真
考虑是否采取行动。弗朗斯瓦·本塞则从柏林极力敦促(英国)采取“激烈
行动”。也许,这便唤起了法国政府的抵抗精神,因为政府催促总参谋部采
取行动。与所有这类人一样,他们保守得几乎到了胆小的地步。甘末林将军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