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号的社会主义既不排斥富翁,也不排斥中产阶级。“资产阶级切莫以为自
己是教育或资本的某种享受者,切勿以为自己已被马克思的财产观念与工人
们分离”。他对一采访者说过,“资产阶级必须像工人一样,适应社会之福
利。”在实践中,这种观念使工人们觉得荣耀,强调了希特勒之社会平等的
理论。公共媒介宣传他是个建筑工人、画家和学生,是人民中的普通一员,
是坐在司机旁边的普通人,他吃的饭菜也很简单。他拒绝接受任何一种名誉
学位。在工厂里向工人们发表演说时,他总是使用昵称“我们”,向他们吹
嘘说,他也是个没有地产、没有股票的人——但他却没提到,《我的奋斗》
一书已使他成为百万富翁。
甚至在武装力量中,这种平等的精神也可感觉出来。在常备军中,官
兵之间的同志之情比先前要强烈得多;党卫军成了民主的典范。在这里,官
阶之间的差别已不复存在,有的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兄弟手足之情——
这是大多数英美军官无法接受的。最能表现平等主义的是“青年劳动服务”
——凡17至25岁的男女青年,不分阶级,必须为“人民和祖国”劳动服
务一段时间,或当农民,或当劳工。这种做法原是要减少失业,但却远远超
过了罗斯福搞的目的相似的“民众维持兵团”,成了社会主义的一种表现形
式。在劳工营的墙壁上,常常挂着旗帜、元首和其他领导人的肖像,以及诸
如“德国需要你,你需要德国”、“人民高于一切,你却微不足道”、“劳动服
务是德国青年的光荣职责”等鼓动性的标语口号。
在某劳工营中,美国来访者G·S·科克斯发现了两条很有意思的标
语。其一,是希特勒语录:“犹太人并非德国人,只是商人,不是公民,而
是根除者”;*?二,与之并排者,系康德语录:“勇于使用理智”。科克斯发
现,受锻炼者的情绪很高。“他们身体健壮,丰衣足食——这是其中某些人
多年来未享受过的奢华生活。他们忙得不可开交,无时间评头论足。”
希特勒在任的头四年里所取得的最大成就,或许是他统一了全国。外
交官乔治·肯南警告他的一个上司说,希特勒并未使时光倒转。“德国统一
了,完全是如此。在这方面,波拿巴和拿破仑三世之未竟事业,在凡尔赛得
到了完成。现在,希特勒正将特殊主义残余及阶级差别连根铲除。鼓吹希特
勒是用将一切降低至最低标准以完成这一切之说,是不存在的,是不符合实
际的。德国的统一是事实。希特勒可能下台,但团结却依然存在。与此同时,
阻止外来干涉之举也将存在——必须存在。嫉妒、不稳定、自卑感,以及随
之而来的统治欧洲的贪欲——这些都是大多数德国人真正共有的东西。”
没有一个研究德国问题的客观的观察家能抹煞希特勒所取得的巨大成
就。劳工虽然丧失了工会,资方也丧失了在政治上组织起来的权利。事实上,
每个人都丧失了权利和自由,国家得到的是平等和繁荣。然而,为希特勒之
纲领所付出的代价却不限于公民自由的丧失:他虽然用独创的方式使国家摆
脱了经济衰退和结束了失业,但是,由于他坚持不惜一切代价加速重新武装,
这便将潜在的灾难性的经济危机强加在德国头上。沙希特这个聪明人物曾使
出全身解数,反对希特勒和军方为使德国经济独立所作的努力。首先,他否
决了战争部和L.G.法本生产人造橡胶的计划。接着,他又拒绝了勃洛姆
堡关于增加燃料油生产的要求,因为他生怕此举会打破和平时期国民经济之
平衡。但是,到1936年初,沙希特的影响已逐渐消失。平时,希特勒已
下令将陆军扩大至36个师,国民经济被弄得失调。基本原因有两个:进口
价格上升了百分之九,而出口价格却下降了百分之九;由于农业连续两年歉
收,德国农业无力满足本国的需要。原料库存正在减少,市场上已出现令人
不安的食品和燃料短缺的情况。由于俄国对这两种商品的出口进行封锁,罗
马尼亚又索价甚高,此危机便进一步加剧。供取暖、照明、润滑用的燃料之
供应,以及柴油的供应,都维持在低水平上,而本国之生产又无能给予取代。
就是这种紧急情况,促使希特勒于1936年中夏提出了上面提到的
实行战时经济的计划。他之解决燃料油库危机的答案,多年后,在美国被采
用了——自给自足。他自然深知,在德国现存的版图内,是无法生产足够的
原料以达到完全的自足。他仍坚持应尽力而为。他坚持说,只要德国向东扩
展,绝对自足是可能达到的。他置沙希特之意见予不顾,要求提高合成橡胶、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