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从乞丐到元首_[美]约翰·托兰【完结】(249)

  奏《上帝拯救国王》。仪式完毕后,英国人乘车来到下榻地彼得斯堡旅馆。

  这家旅馆位于河对岸的山上,与戈德斯堡隔江相望。希特勒常于喝咖啡时间

  来此旅馆。对它周围的景色赞不绝口。此次,他将英国客人安排在此处下榻。

  目的是要让他们对德拉申弗尔斯乡间的奇风异景产生印象;再者,若沿莱茵

  河溯江而上不到50英里,便是传说中的女妖大石的所在地。

  从阳台上望去,张伯伦可望见隔江的德莱森旅馆;首次会谈将于下午

  5时在这里举行。

  半晌后,他乘着车子沿陡峭的山路来到江边,换乘渡船。江两岸站着

  数以万计的看热闹的人们,他们聚精会神地看着江中的小船。此情此景使汉

  德逊不禁想起大学划船比赛。

  德莱森旅馆座落在西岸。张伯伦一行上船后不一会儿便到了。希特勒

  历来是个和蔼的主人。他首先询问的是彼得斯堡的住房是否舒适。但是,在

  会议室内铺着羊毛地毯的长台前刚一坐定,他们便谈正事了。张伯伦一开始

  便历数了他和法国人从捷克人那里好不容易争到的种种让步。在将领土移交

  的全面而复杂的计划作了扼要说明后,他提到了英法两国向捷克所作的保

  证。说完,他便往椅背上一靠,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似乎在说(施密特想):

  “这5天来,本人的工作够出色了吧?”

  令施密特奇怪的是,希特勒平静地、几乎后悔地回答:“本人非常抱歉,

  张伯伦先生。

  我不能再与您讨论这些事情了。

  经过近日来事态的发展后,这种解决办法已行不通了。”

  首相唰地站了起来。施密特注意到,首相的浓眉下的和蔼的眼睛,放

  射出愤怒的光芒。

  他怒气冲冲地喊道,我不明白!这种解决办法完全符合元首在贝希特

  斯加登提出的要求。

  希特勒支支吾吾,诡称在波兰和匈牙利所提要求得到的满足前,无法

  与捷克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他将英法提议一一予以反驳,并断然要求’“从

  此”德国便占领苏台德。

  张伯伦回答说,希特勒的这种态度既令他失望又令他摸不着头脑。这

  是个崭新的要求,远远超过了希特勒在贝希斯特加登所提的要求。他二次访

  德所带来的计划足以满足元首的一切要求;而他这样做是用其政治生涯冒风

  险的。此时,艾·冯·寇克派特里克爵士递给首相一张条子,上面说,德军

  已在埃格尔跨过了边界。张伯伦马上抓住了这点。他说,这种事情的发生双

  方都不可避免。他敦促元首与他一起“不遗余力地、有秩序地、和平地将问

  题解决,勿让枪击和事故扰乱和平工作”。他问,希特勒有什么建议能使他

  们在原则上达成协议?

  回答令张伯伦凉了半截:德军立刻占领苏台德,疆界日后用公民投票

  办法决定。由于这一要求几乎意味着捷克的彻底投降,两人便唇枪舌剑地交

  锋。舌战了好一阵子后,埃格尔又传来消息——是给希特勒的——说,有1

  2个德国人质已被枪决。结果,用不着说,希特勒又大发议论,说捷克人如

  何的极度不公平。接着,他发誓说:“如果布拉格受布尔什维克的影响,人

  质继续被枪决,他便立即进行军事干涉。”

  会谈进行了3个小时,彼此不欢而散,但又约定明日继续会谈。

  在渡过莱茵河,乘车上山回旅馆的途中,首相虽不露声色,内心却愤

  怒万分。只在此时他才想到,他未使会谈破裂并回家是否是个错误。希特勒

  是处于发狂边缘呢,还是具有善恶二重性?若如此,张伯伦便有责任去打破

  僵局了。问题是怎样才能做到这点。

  在参加会议者中,他并不是唯一怀疑希特勒的神智是否健全的人。在

  德莱森旅馆,几个新闻记者在散布谣言,说捷克危机令元首如此心烦欲狂以

  致爬在地板上咬地毯角。这种说法原系出自元首的一名副官。该副官说,元

  首已怒到“咬地毯”的地步了。“咬地毯”原系一句俚语;某些新闻记者竟

  按字面去理解。其实,此语应译成“走投无路”才对。如此幼稚无知,使元

  首的副官们——他们很少见元首发火——觉得好笑。希特勒发火时,一般是

  大发议论半个钟头;偶尔若大声呵斥,那也片刻即逝。“数次这样‘发狂’

  时我都在场”,魏德曼写道,“我要说的是,他发的火,与那些脾气很坏又无

  自制力的人发的火没有什么两样。”

  有些心腹相信,希特勒之发火是为了效果。若果真如此,那么,那天

  下午的发火,却使其对手处于守势。其时,张伯伦业已在草拟一封妥协信。

  信中,他建议由他出面探听捷克人的风声,看是否能作出安排,让苏台德地

  区的日耳曼人自行维持法律的秩序。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