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从乞丐到元首_[美]约翰·托兰【完结】(251)

  在其他枝节问题上又谈了一阵后,张伯伦答应将此最后通牒转给捷克

  人。此时已是凌晨1时30分了,众人只好休会。元首对首相为和平而奔波

  表示感谢,并向他保证,“捷克问题是他不得不在欧洲作的最后一个领土要

  求。”

  张伯伦在称心如意的“再见”声中离开了德国。目击他步出旅馆大门

  的人们,并未在他脸上看出他有一丝一毫的不快之感。

  (5)

  在经过数小时必要的睡眠后,张伯伦飞返伦敦,并于次日召开内阁全

  体会议。他解释道,如果想了解人们的行为,我们就必须了解其动机,看他

  们是如何思考的。希特勒先生“不会故意欺骗受他尊敬并一直与他谈判的

  人”。假如这样,他们“失去就两国间存在的种种分歧与德国达成谅解的机

  会”,那将是个大悲剧。

  当他沿着泰晤士河模拟德国轰炸机飞行路线返家时,他恐惧地说:“数

  以千计的家庭出现在机下。我问我自己:我们能为他们提供多少保护?我觉

  得,我们今天无力发动一场为了阻止尔后会出现的战争的战争。”

  在内阁里,他从未受到过如此巨大的阻力。首先,海军部的达夫·古

  柏勋爵根本不相信元首之保证,提议立刻实行总动员。张伯伦力谏他的阁僚,

  此类决定宜推迟作出。会议决定先与下令实行局部动员的法国进行磋商。

  星期天上午内阁再次举行会议时,又出现了新的反对意见。“我总无法

  驱除心中的疙瘩”,外相哈利法克斯说,“我觉得,希特勒先生什么也未给我

  们,只在那里发号施令,好像他已不战而胜似的。”只要纳粹主义依然存在,

  和平就不巩固。

  早些时候支持张伯伦的黑尔什姆勋爵,此时同意外相的看法。辩论开

  始了。斯坦霍普和毛姆两勋爵力主向捷克施加压力以接受希特勒的备忘录,

  温特顿勋爵则主张出于道义应拒绝其建议。由于内阁意见大相径庭,张伯伦

  力图恢复内阁的秩序。他说,此时谈论接受或拒绝希特勒的条款,或觉得受

  辱,都是错误的。接受或拒绝,主意该由捷克人拿。

  内阁会议刚刚在不和中结束,张伯伦又碰见了一件伤心事。捷克大使

  扬·马萨里克来访,提出了严重抗议。他说,希特勒的备忘录之内容,使他

  的政府“目瞪口呆”。这份备忘录实际上是最后通牒,剥夺了捷克斯洛代克

  保卫其民族生存的任何一个权利。“我的政府反对这些新的残酷的要求,必

  然会奋起尽力反抗。我们将这样做,让上帝保佑。”

  当晚,法国代表团又返回伦敦,以讨论局势。代表团团长达拉第宣布,

  法国不承认希特勒有权占领苏台德地区。对张伯伦所提的问题,即“若希特

  勒出于战略上的考虑,将一边界强加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头上,你法国是否会

  宣战?”他的答复却含混不清。张伯伦催他明确表态,达拉第回答说:“在

  进行一个时期的集中后”,法国可能会“在陆上试图进攻”。

  为了让张伯伦与内阁磋商,会谈中止了半个钟头。“对避免战争的可能

  性,能挖掘的而未挖掘,本人是不会甘心的”,他对其阁僚说,“所以,本人

  建议,以本人与希特勒先生的会谈为基础,以我私人名义致函希特勒。”这

  封信建议成立共同委员会以决定如何将捷克业已接受的建议付诸实施,由霍

  拉士·威尔逊爵士转交给元首,“若希特勒先生对此信拒不作答,霍拉士·威

  尔逊爵士便有权代表本人转达如下意见,即是说,如本呼吁遭到拒绝,法国

  将参战,若如此,我们似乎也应卷进去。”

  次日上午,9月26日,被希特勒称之为“对犹太人怀古感情”的威

  尔逊爵士,带着这封信前往柏林。(1968年,威尔逊对记者科林·克洛

  斯说:“他理解希特勒对犹太人的感情,并问过他:‘你是否碰到过你喜欢的

  犹太人?’”)元首心平气和地听着,但越来越坐立不安。当他听到他在戈德

  斯堡备忘录中所提条款使英国公众震惊一语时,不禁喊了起来:“别再说了,

  再说也没用!”

  这并未止住威尔逊爵士——尽管希特勒“不耐烦地叫喊着,还打着讨

  厌的手势”——他让翻译施密特继续将张伯伦的信读完,当施密特读到“捷

  克斯洛伐克政府认为,这个建议是完全不能接受的”时,希特勒一跃而起,

  朝门边走去,嘴里还念念有词:“再说也无用。”

  “这种情景是很特别的”,施密特回忆说,“尤其是,当他走到门口时,

  他似乎醒悟到自己的行为是何等的无礼,又像个不听话的孩子,回到自己的

  座位上去了。”他好不容易才耐住性子,让施密特将信读完。此时,他已怒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