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从乞丐到元首_[美]约翰·托兰【完结】(256)

  要开了。

  多尔曼说,此事他不能去问希特勒,问问墨索里尼或齐亚诺还马马虎

  虎。问他们可不行;她叫他去问无事不晓的希姆莱。

  多尔曼无计可施,只好去找帝国元首。“起初,他觉得惊奇,一想又觉

  得好笑。他授权我宣布,和平已有保证。”

  协议看来可以签订了。但仍有若干点需要澄清。那时已是晚上8点了,

  希特勒已不耐烦了。他原已准备好了酒席以庆祝会议结束;此时饭菜已凉了。

  他建议休会,先去赴宴,因为讨论还可能再拖上几个小时。英法两国代表以

  要向政府打电话为由婉言拒绝了他的邀请。但施密特却觉得,他们无心思出

  席宴会。“和平是取得了,但名声却遭到重大损失。”英方代表匆匆返回“里

  吉纳”饭店,法国代表则赶回“四季”旅馆——回去后,他们让人将饭菜送

  至房间。与此同时,德国人与意大利人则在元首大楼用香槟酒和各种佳肴欢

  庆胜利。

  当代表回去和他们的顾问们在壁炉前坐下来时,已是晚上10点多了。

  他们重又将协议作了广泛的修改。由于拖拖拉拉,一直到深夜后才达成协议。

  “实际上,这早已成定局”,戈林后来对一位美国心理学家说,“无论是张伯

  伦还是达拉第,他们谁都无意为拯救捷克斯洛伐克而作出任何牺牲或去冒

  险。这对我是清楚不过的。捷克斯洛伐克的命运在3小时内便决定了。他们

  后来喋喋不休地争吵的是‘保证’这个字眼。

  张伯伦关注两方;达拉第则对事事都不加注意,他就这样坐着。”(戈

  林滑了下去,半躺半卧地坐着,脸上还作出厌烦的表情。)“他只不时点头称

  是,事事都没有一星半点儿反对意见。希特勒竟如此轻易地左右了这件事,

  这今我惊奇不已。毕竟,他们也很清楚,斯科达公司等,在苏台德开有兵工

  厂,捷克斯洛伐克完全受我们摆布..当他建议将苏台德界外的某些军备在

  占领苏台德后立即搬迁进去时,我原以为会大吵特吵的——但是没有,连斜

  着看一眼也没有。我们得到了所要的一切,可说是如愿以偿了,而且是这样

  得到的。”(他爽快地弹了一下指头。)

  凌晨1时30分,一份众人皆可接受的文件被正式放置在一张红木台

  上——靠近做工考究的大墨水池。条约规定,从10月1日起,苏台德的撤

  退工作将分四阶段完成。协议还规定建立国际委员会,以决定在何区举行公

  民投票,以及最终划定疆界。

  希特勒显得心满意足。由于第一个签字的是他,他发现那个大墨水池

  是干的,便忙令取个新的来代替。最迟来的是他,但第一个走的也是他。“希

  特勒眼中放射着胜利的光芒,大步走下元首大楼的宽阔的石阶”。此情此景,

  令记者威廉·希拉印象尤深。

  张伯伦和达拉第又呆了相当长的时间后才离开。他们的责任是相当痛

  苦的:要把捷克的命运通知捷克人——捷克的两名代表整天在焦急地等待

  着。凌晨2时15分,他们被带至张伯伦的旅馆房内。这两名代表在听候宣

  判时,室内的气氛窒息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张伯伦长篇大论,如此这般讲了

  一通,达拉第便把一份协议书递给捷克人——此时,张伯伦开始打哈欠了。

  一个捷克人哭了。“相信我好了”,弗朗斯瓦·本塞告慰他说,“这些都不是

  最终的。它不过是一个刚开场的故事的一刹那,而这个故事也必将将此旧事

  重提。”

  达拉第一觉醒来,听见旅馆外欢声四起,简直令人神魂颠倒。他们又

  唱又跳,高呼“亲爱的小达拉第”快出来——达拉第无奈,只好步出房门,

  到阳台上与众人相见。

  当日上午晚些时候,达拉第乘敞篷车前往希特勒寓所举行最后一次会

  谈。在街上,他又受到了慕尼黑市民的欢呼。英国首相此次德国之行还担负

  着一项重大使命。他已草拟了一份简短的声明,希望希特勒能在此声明上签

  字。这份声明,远远超过了在元首大楼签署的文件的意义——它表明,两国

  决心永不再交战。“如果他签字”,吃早餐时,他对议会秘书说,“并遵守之,

  这很好;如他出尔反尔,那就能说服美国人,使美国人相信他是什么人。”

  希特勒一听完这份备忘录的译文,便连声称“行!行!行!”两人未费

  多少口舌便在上边签了字。张伯伦将一正文交给希特勒,另一份则由自己保

  存——他坚信,希特勒也与自己一样热心。然而,施密特觉得,对于措辞他

  虽同意了,但有点勉强;他之所以签字,仅是要使张伯伦高兴。希特勒似乎

  要散布互相矛盾的印象。他私下高兴地对男仆说,首相如此老迈年高,还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