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队后,里宾特洛甫外长乘车前往下榻处——先前的奥地利使馆(是否是俄
国人的讽刺?)。冯·德·舒伦堡公爵通知他,克里姆林宫于下午6时与他
会晤,但说不准是莫活托夫还是斯大林见他。“莫斯科的怪风俗”,里宾特洛
甫暗想。
舒伦堡和希尔加汇报完后,双双劝里宾特洛甫不要给人以急于求成的
印象,要慢慢来。
里宾特洛甫听得不耐烦,把手一挥,打断了他们的话。他叫大使通知
俄国人,说他必须于24小时内赶回柏林。他一边说,一边急急忙忙地吃饭,
然后便奔克里姆林宫去了。
下午6时,里宾特洛甫见到了斯大林。斯大林和蔼可亲,莫洛托夫却
不动声色。首先讲话的是里宾特洛甫,他表达了他的国家愿意在新的基础上
建立德苏关系的愿望。从斯大林的3月演说中,他了解到,斯大林先生也有
同感。斯大林把脸转向莫洛托夫,问他是否先讲?外交委员顺从地回话说,
首先作答是斯大林的特权。
他回答的方式是里宾特洛甫从未碰到过的。“多年来”,斯大林简洁地
说,“我们往彼此身上不知泼了多少桶粪。那也不该阻碍我们取得谅解。我
3月讲话的主旨就在于此,它的意义你已完全明白了。”他打开一本笔记本,
继续不断地谈论实质性问题:划定了在苏联与德国之间的那些国家内苏德各
自的势力范围;芬兰,大部分波罗的海沿岸国家以及比萨拉比亚被纳入俄国
轨道;若德国与波兰发生战争,他们将在明确的“分界线上”开打。
显然,斯大林到这间屋子里来是谈生意的,不是来玩的。3小时后,
除斯大林坚持要纳入俄国势力范围内的两个港口外,其余各点里宾特洛甫均
已同意。关于这两个港口,里宾特洛甫说,他得首先征求元首的意见。于是,
会谈暂停,好让里宾特洛甫与希特勒磋商。
希特勒也急于要与斯大林达成交易。不过一小时,威廉大街便打来电
话,作了言简意赅的回答:“答案是可以。同意了。”与此同时,里宾特洛甫
又在下榻地急急忙忙进餐。他一边吃,还一边热情洋溢地谈论斯大林和莫洛
托夫。
返回克里姆林宫时,里宾特洛甫外长神采飞扬。他不但口袋中装着希
特勒的肯定回答,而且还带着一大帮随员,包括两名摄影师在内,浩浩荡荡
赶赴克里姆林宫。当德国车队缓缓驶进神秘的城内时,秘密警察连忙从黑暗
中出来护送。车队从它所处时代最大口径的大炮——因为大,谁也不敢放它
——前驶过,还从许多小木房和大教堂前驶过,最终驶抵一座现代化的行政
大楼。斯大林在那里等候。很快,双方就互不侵犯条约问题达成了最后协议。
这是一份简明扼要的合同。
双方不对对方采取侵略行动,不支持进攻条约一方的任何国家。条约
有效期10年,期满后,将自动延期5年,除非签约的任何一方在期满前一
年宣布不再续约。
这是一份常规的协定,但是秘密议定书却不然了。它瓜分了东欧。同
样不寻常的是,斯大林竟愿意在签字时允许拍照。他精神奕奕,导演了签字
仪式上最好的一张照片的拍摄。
他向里宾特洛甫的党卫队副官里查德·舒尔兹招手,要他与众人一起
照相,但年轻的舒尔兹不敢想象斯大林是在叫他。最后,斯大林抓着个子高
得出奇的舒尔兹的胳膊,把他拉到里宾特洛甫身边。也许,斯大林有意要为
照片增添些青春的气息;也许是因为他知道舒尔兹的弟弟是希特勒的党卫队
的军官。
双方频频举杯,祝酒词讲了一篇又一篇,但最值得注意的是斯大林的
那篇,也是从未向苏联人民透露过的那篇:“我知道日耳曼民族何等热爱它
的元首”,他说,“所以,我要为他的健康干杯!”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条约
之一,竟在几个小时内签妥且未发生争论。这件事本身证明,斯大林和希特
勒两人都需要这份条约;两人都明白,为取得自己之所需,他们需要付出什
么代价;两人都希望速战速决。
对希特勒而言,条约是他的胜利,不是斯大林的。显然,他已将他在
《我的奋斗》一书中所作的预言(即,德苏联盟必导至战争,而这战争必“令
德国完蛋”)忘得一干二净了。
在作此预言后数年,他曾私下向鲍曼透露过,说打那以后他已改变了
主意,希望与苏联人签订的条约是“真诚的,但并非无保留的友好”。他想,
在经过多年执政后,这个斯大林现实主义者,会摆脱那模模糊糊的马克思主
义的意识形态,只将它当毒药留下,以供外用。
他对待犹太知识阶层的残酷方法更令人有此看法。“根据双方的残酷现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