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从乞丐到元首_[美]约翰·托兰【完结】(285)

  实,我们原本可以签署长期协定的..总之,这是一份被一只鹰眼所监视、

  一只手指已扣在板机上的协定!”

  一听到条约已签订的消息,希特勒从餐桌旁跳了起来,喊道:“我们赢

  了!”他虽然放弃了夺取整个波兰的机会,却中和了俄国。现在,他可放开

  手脚去对付波兰了。没有苏联在他们那一边,英法两国充其量只口头威胁威

  胁罢了。另外,他也得到保证,他可从东方取得那些因英国封锁,可能被剥

  夺的原料。

  希特勒是在出钱让斯大林去办原可不用签订条约便可办到的事情。苏

  联的经济及其军事效能,自清洗以来,仍未恢复元气,斯大林连想也不敢想

  去进攻德意志帝国。事实上,他从未认真考虑过建立反对希特勒的保护性同

  盟。他和他的克里姆林宫同事们最希望获得的乃是中立。与德国签订条约不

  但获得了中立,而且还达到了在资本主义国家间挑动战争的目的。

  在斯大林看来,纳粹德国只是另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而已。

  约在8月24日凌晨3时,希特勒领着他的随行人员上了贝格霍夫高

  地。北方和西北方天际烧起了的彩虹五颜六色。在山谷那边,发自这种“北

  方之光”的一道吓人的红光洒在一座名叫温特堡的富有传奇色彩的山上。“戈

  特达马隆的最后一幕”,斯佩尔回忆说,“也没有如此精彩。同样的红光沐浴

  着我们的脸和手。”

  希特勒突然转身对其空军副官贝罗说:“看上去像许多血。这一次,不

  用暴力可成功不了。”

  第二十章 “史无前例的灾难”

  1939.8.24—1939.9.3

  (1)

  8月24日早晨,星期四,人们一觉醒来便发现报纸登了大标题,公

  布了一项不但使普通公民而且也令外交界大吃一惊的条约。“我预料会向波

  兰发最后通牒”,汉德逊从柏林报告说。“波兰政府重建联系的最后努力是否

  有用,我是非常怀疑的。但,我将它看成是和平的最后一线希望,如果有最

  后一线希望的话。”

  波兰的报界虽极力将苏德条约贬低为德国的软弱的表现,波兰人民还

  是极为不安的。政府则表示,它有充分信心,一旦与希特勒发生战争,英法

  的援助将使局势改观。法国共产党人被夹在中间,左右不是人:一方面要忠

  于祖国,另方面又要忠于俄国大妈。他们的美国同行尤其混乱。开始,《工

  人日报》对苏德条约置之不理,似乎要等莫斯科的指示。后来,美共领导人

  白劳德宣称,条约削弱了希特勒。极左的“进步人士”不问情由便乖乖地接

  受了党的一条新的路线:与希特勒签订条约后,俄国便可为最终反对法西斯

  主义的战斗作好准备。

  罗斯福总统的反应是给希特勒发出另一封道义电报,敦促希特勒“在

  合乎情理的、规定的期间内,勿再采取积极的敌对行动”,但与他以前做的

  一样,把这封电报束之高阁,忘得一干二净。

  在莫斯科,斯大林在自我庆贺。因为他坚信在政治现实面前英国人将

  会妥协,他更认为,已答应给他的势力范围,用不着流血,靠谈判便可到手。

  希特勒的其它盟友可没有如此乐观。意大利人一方面承认希特勒“这一招打

  得漂亮”,另方面却又深感不安;而日本人则害怕这一联盟会鼓励斯大林向

  满州施加压力。日本平沼首相——为了取得与德国和意大利达成协议的一致

  意见,他的内阁业已开了70多次会议,但仍徒劳——觉得难堪,且为之搞

  得目瞪口呆。他竟宣布,“由于近来欧洲局势离奇复杂,本内阁即日起辞职”。

  一般说来,德国公众是高兴的,也觉得松了一口气:多亏了元首,受

  包围的威胁,在两条战线上作战的恐惧,一下子奇迹般地烟消云散了。觉得

  咽不下这项条约去的是元首的那些最坚强的老追随者。但是,他们中大多数

  人也很快说服了自己:领袖对自己之所为了如指掌。

  希特勒飞赴柏林,亲身去迎接回来的英雄里宾特洛甫。当晚,他躲在

  总理府,听取外长汇报。里宾特洛甫口若悬河,大讲特讲克里姆林宫的主子

  们的事,使希特勒觉得“自己有如置身于党的老同志中间”。还有,冬宫里

  悬挂着的沙皇尼古拉的那幅像也使里宾特洛甫相信,共产党自己也尊敬一位

  曾为人民办事的沙皇。这些,希特勒虽然也听得津津有味,但更使他入迷的

  还是霍夫曼拍的那些照片。看来,希特勒曾交待霍夫曼去拍苏联领导人斯大

  林的近照,因为他想看看斯大林的耳垂“是往里长的犹太人的耳垂呢,还是

  分开的雅利安人的耳垂”。有张侧面像是最有说服力的:他的新战友——据

  耳垂测试——并不是个犹太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