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只坐待捷克投入其怀抱,那末,英国对其对波兰所提要求是否会作出如
此主动的反应,这还是值得怀疑的。希特勒拒绝接受的——即使他已猜测到
了——是,英国人该走多远就会走多远,多一时也不走。尽管赫斯已有情报
提供给国内,再加上其它情报资料,希特勒还是被其自身对英国性格的歪曲
看法引入歧途。因此当他将西方的最后通牒通知海军上将雷德尔时,他从来
未这样难堪过。
英国宣战,毋需多少怀疑,令克里姆林宫里的人们很是惊奇。“战争的
消息”,伦敦的《每日电讯报》驻莫斯科记者报道说,“使俄国人惊讶。他们
原以为会妥协的。”奇怪的是,苏联人对参加进攻波兰没有多大劲头,而里
宾特洛甫则在当晚发给冯·德·舒伦堡大使的电报中邀请苏联参与对波兰的
进攻。“依我们估计”,里宾特洛甫解释说,“对我们,这不但是个解脱,也
符合莫斯科协定的精神,以及苏联的利益。”
此时,希特勒正准备与随员们一起登上开赴前线的专列。在离柏林前
9分钟,元首向在最大的危机中不给予支持的盟友发了一份电报。与发给莫
斯科的电报不同,发给墨索里尼的这份电报是用明码发的,且充满了激烈的
词句。希特勒说,他明白这是“一次生死攸关的斗争”;他是“有意”选择
发动战争这条道路的;他的信念“坚如磐石。”晚9时整,元首的专列缓缓
开出车站时,他未发现信中的那份信心。相反,他的一名秘书,格尔达·达
拉诺斯基注意到,他很平静,脸色苍白,沉默不语;她从未见他如此过。另
一名秘书,克里斯达·施洛德听见他对赫斯说:“现在,我的一切工作都崩
溃了。我的书算白写了。”
但是,在他的仆人看来,他是信心的缩影。他说,西方没有什么可愁
的。英法两国会在“西墙”上“碰掉牙齿”。当列车东驰时,希特勒把林格
叫到餐室内,令他此后为他准备更简朴的饮食。“请你注意”,他说,“普通
德国人能有什么吃的,你就给我吃什么。我有责任作出典范。”
第二十一章 西线的胜利
1939.9.3—1940.6.25
(1)
对波兰的入侵进展迅速。手持长矛的波兰骑兵根本不是德国坦克的对
手。只经过一次陆空的集中打击,守卫者便被打垮。被空中的战斗机、轰炸
机和尖声怪叫的俯冲轰炸机吓得魂飞魄散的波兰地面部队,很快便被有重型
自动推进炮和坦克支援的150万德国陆军打散。
造成巨大破坏的还是这些强大的所向无敌的装甲部队。他们冲破一切
防御,席卷后方。闪电战不但吓坏了受害者,也使外国观察家丧胆,因为它
预示着战争艺术的一个转折点。至9月5日上午,波兰空军已被消灭,为“走
廊”而战的战斗宣告结束。两天后,波兰35个师中,大部分不是被消灭便
是被包围。
希特勒把专列称为“元首司令部”(约德尔将军的指挥人员仍留在柏
林)密切地注视着战斗的发展。他只要一穿上军服,生活方式便大大改观。
他俨然是大战中的前线的老兵,把“元首司令部”搞得简朴到有点苛刻。他
的新座右铭是“司令与士兵同甘共苦”。每天早晨,在向施洛德小姐口述当
天的命令后,他便带上手枪和皮鞭向战地出发。只要天气许可,他便坐敞篷
车,好让仆人和副官向士兵们扔纸烟,也好让士兵们认识他是谁。使随行人
员目瞪口呆的是,他竟孜孜不倦地研究各次战斗的最微小的细节。例如,他
会花上几个小时去视察伙房和饭厅,强令军官吃士兵的伙食。这种养生之道
很快便结束了,但对于战场上的一切事务他仍兴趣盎然——只有一件事例
外。当施蒙特将军要他给第一列车伤员讲讲话时,他拒绝了。他承认,他们
受苦的惨象他受不了。
正当单方面的战争快要结束时,“元首司令部”里突然来了个不速之客
——弗里茨·赫塞。他报告说,在伦敦的德国官方代表团,不但受到英国高
级官员而且也受到普通群众的友好送别。大使馆外一群人曾喊道“圣诞节再
见!”赫塞之来,波兰也是出于个人之关心。他明白,由于力主和平,他已
失宠。然而,目前深得希特勒信任的赫维尔却向他保证,元首曾真诚地要与
英国人谈判,促使他入侵波兰的是德国侨民受暴行所害的那些报道。赫塞不
相信入侵令是在一怒之下发布的。“是的,毫无疑问这就是根源,”赫维尔坚
持己见。“他很快便后悔了,他不该受脾气主宰。”在入侵开始后他允许赫斯
与霍拉斯·威尔逊勋爵进行谈判的原因也在于此。“是的,希特勒想必会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