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发现元首居然宽宏大量寻求和平,都大吃一惊。希特勒“对消灭大英
帝国是否可取的问题,作了许多保留。他认为,即使在今天,这对保持世界
均势仍是个重要因素。”接着,希特勒坚定不移地支持里宾特洛甫以宽大的
条款与法国议和的建议,尽管墨索里尼一再反对。“现在,希特勒是个赢了
大钱的赌徒。他起身离桌不想再冒险了”,齐亚诺在日记中写道。“今天,他
话中带有保留,还有机敏。在取得这样一个大胜利后,这真令人吃惊。人们
不能指责我对他过于温柔,不过呢,今天我确实佩服他。”
这两个独裁者,还费时在明信片上签名。作为此次会晤的留念。在一
张明信片上,墨索里尼以刚劲的笔触写道:“英雄造时势!”下边,是希特勒
秀气的题词:“时势造英雄!”墨索里尼回罗马时精神沮丧。“实际上”,齐亚
诺当晚写道,“总理怕的是,随着和平的时刻日近,他生平无法实现的梦想,
即在战场上显神威,也渐渐消逝了。”
3天后,即夏季的第一天,希特勒乘车前往贡比涅附近的林子,即凯
撒的代表曾在那里投降的那个林子。这是个报仇雪恨的行为,也是个有历史
意义的选择。铁路上等待着的是那辆凯撒的代表投降时使用过的著名的木制
餐车。人们将它从博物馆里吊起,通过倒塌的墙壁,放在原处。下午3时1
5分,元首的车队抵达了。希特勒面孔严肃,举动庄重,迈着轻快的步伐,
朝餐车走去。他在一块花岗石前停住了脚步,那上面写道:
1918年11月11日,日耳曼帝国被它试图奴役的自由人民摧毁,
其罪恶之骄傲在此地屈服。
威廉·夏伊勒用双筒望远镜注视着希特勒的表情。“在他生平的许多重
大的时刻,我都看到过那张面孔。但在今天,它冒着鄙视、慷慨、仇恨、复
仇和凯旋的烈火。”林格回忆说,当时,希特勒口中念念有词,听来像是“我
们必将把能引起人们回忆起1918年那个耻辱的日子的一切东西全部毁
灭。”
在那辆破旧的餐车里,早已摆好了一张长台,两边各放了五六张椅子,
供双方代表团就座。施密特站在上首,以便听到双方的谈话。元首在他的译
员身旁就座后,戈林、雷德尔、勃劳希契、里宾特洛甫和赫斯分别就座。几
分钟后,查理·亨茨格将军带领法国代表团进来了。法国代表团由一名海军
上将、一名空军将军、一名前大使组成。他们的脸上还挂着听到谈判将在何
处举行时出现的惊愕的表情。
希特勒和他的同僚们起立。一句话也未说。双方相对鞠躬后使各自坐
下。首先由凯特尔宣读希特勒起草的停战协定的前言。凯特尔说着元首的话
时,施密特想,法国人和德国人就像蜡人一样,面无表情,互相对视。凯特
尔说:德国无意用和平的条件去毁谤一个如此英勇的敌人。“德国所提要求
之目的是要阻止敌对行动之重新发生,是要使德国得以继续进行不得不与英
国人打的战争,并且为新的和平创造条件,使通过战争强加在日耳曼帝国头
上的不公正情形得到纠正。”从当时情形看,希特勒似乎是在对英国而不是
对法国讲话,并向英国人提出和平——如果他们高兴的话。在条文中这点变
得越来越明显。条文甚至规定,德国放弃对英国的海上霸权进行挑战的企图。
他庄严宣布,他不会将法国海军舰只拿来供自己在战争中使用,也不使用法
国的海军装备(跨过英吉利海峡)。希特勒在作这一承诺时,德国海军是不
同意的,因为在挪威与法国海军的一役中,德国海军损失惨重,他们拟用法
国海军装备进行弥补;希特勒直截了当地拒绝了这一建议,究其原因乃系出
自恐惧和希望。他恐惧的是,他若把法国舰队抓来,英国可能会横下心来打
仗,因为这意味着对英国海上霸权的挑战。他希望的是,他的“绥靖”能导
致和平,两国同时又达成君子协定式的默契:大英帝国继续统治海洋,日耳
曼帝国则移向东方,谋取生存空间。
施密特读完法文本后,希特勒立刻起身。其他人跟着也起身。大家客
气地行完鞠躬礼后,元首带着大部分人马离开了会场,留下来的只有凯特尔
和施密特。接着,约德尔和另外几个德国将领便进来了。法国代表审阅了停
战条款后,他们坚持要将此文本交给设在波尔多的法国政府。“绝对不行!”
凯特尔说。“你们必须立即签字。”
然而,法国代表团却顽强地要求德方给法国以1918年法国给德国
代表团的同等礼遇。几分钟后,亨茨格便与法军总司令魏刚将军交谈上了。
“我是在车厢里给你打电话”——他停了停——“从你知道的那个车厢里。”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