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将由不得希特勒控制;自战争爆发以来,他已老了15岁;他深居简出,
过着如此不健康的生活,这实属悲剧。因此,由他们来改变目前内外政策中
均缺乏领导的状况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不要事事都去打扰元首。
”他极力说服戈林,打仗一定要打政治仗,而帝国的政治领导权又必须
由帝国国防部长会议掌握。部长会议的成员应是一群愿不惜任何代价去取得
胜利的、残酷无情的人。
戈培尔再次向戈林保证,他们是代希特勒行事的。“我们的目的不外乎
是互相支持,在元首周围建立一个坚强的领导集团。例如做一件事情,如果
这件事从各个角度向元首提出,在作决定时,元首有时候就会摇摆不定。有
时候他对别人作出反应的方式也不对。他需要帮助的地方就在于此。”
戈林答应尽力将希姆莱拉进来。戈培尔透露,他已将丰克、莱伊、施
佩尔等要员争取过来了,他们对元首都是忠诚无比的。“这个事业比我们任
何人都伟大,这是不言而喻的。曾帮助元首取得革命胜利的人们,现在应该
帮助他取得战争的胜利。那时候他们不是官僚,现在也不应该变成官僚。”
戈林从未考虑过找空军武装部部长米尔契元帅的问题。除了说他没资
格当国社党党员外,他还公开反对戈林元帅。在戈林——戈培尔密谋后数天,
在一次单独与元首进餐时,米尔契建议撤换戈林,因为他怀疑戈林吸毒。他
也敢当面向希特勒讲戈林——戈培尔的最新的笑话:两人升天后,圣·彼得
令戈林跑到远处的云里去,然后再跑回来,作为对他常常撒谎的惩罚。圣·彼
得然后东看西看,寻找戈培尔。“那个长着畸形足的矮家伙跑到哪里去了?”
他问。“啊”,有位天使解释说,“他回人间取摩托车去了。”
晚餐后,米尔契说,他有许多建议要提,希望元首不要为他的坦率而
生气。首先,他敦促元首放弃攻打库尔斯克的计划,从反攻转向防御。由于
陆军势单力薄,供应又少得可怜,战线必须缩短。“你说服不了我。”希特勒
温和地说着,在印台上打了个点儿。米尔契的回答也同样干脆利落:希特勒
应该取消天天都举行的讨论会,并委派一名新的参谋总长——例如,曼斯坦
因。“把各条战线都交给他控制,别只给他一个地区。全在你指挥下嘛。你
仍是最高统帅,他是你的助手。”希特勒未说什么,又用铅笔做了个记号—
—米尔契以为这是神经质。这位元帅又谈了一个小时,提出了许多同样尖锐
的建议。最后,他提了一个最不合口味的建议,“我的元首”,他说,“对帝
国和陆军,斯大林格勒都是最严重的一次危机。你要当机立断,让德国退出
战争。我向你保证,许多人同意我的意见,还来得及。你必须立即行动,不
必拘泥于形式。现在就行动——这才是首要的!”
时间已过午夜。米尔契又累又怕,满身大汗淋漓。他为自己提出20
个问题而向元首表示歉意。希特勒看了一眼印台上的记号,“你提了24个
问题,不是20个”,他说。他既不觉得难过,也不生气。“谢谢你把这些都
告诉我。谁也没对我这样详尽地说过。”
(2)
记者路易斯·罗布纳曾几次将德国国内的抵抗运动的情况告诉罗斯福,
希望能使他相信,并非所有德国人都是纳粹。
他也准备将两组反抗希特勒分子的电报密码告诉罗斯福,以便他直接
告诉他们,在德国建立何种政权盟国才能接受。罗希纳通过专门安排会见的
总统秘书,试图晋见总统,却未成功。于是,他便草拟私函一封,署明了这
两个电报密码,一再声明只准交给总统本人。没有回音。数日后,罗希纳得
到通知,说他所坚持的意见官方人士已阅,觉得“非常令人难堪”。罗希纳
有所不知的是,罗斯福拒绝与他相见,此系美国之官方政策,与无条件投降
之政策相符。此政策之目的,不单是为了不鼓励德国的抵抗分子,而且也是
为了避免重要的接触。
承认在德国境内存在反希特勒的抵抗运动,这是禁止的。
抵抗运动虽然受阻,它仍在策划推翻希特勒政权。人们一致同意,只
夺取政权还是不够的。第一个该被暗杀的就是元首本人。于是,奥斯特将军
及其一伙,便挑选了冯·克鲁格陆军元帅的参谋长海宁·冯·特莱斯科夫将
军作为执行人。他决定将希特勒引上前线,在他的座机内安放定时炸弹,在
返回时爆炸。1943年3月13日晚,特莱斯科夫的一名青年军官费
边·冯·施拉勃伦道夫,带着一个包裹(里边装着两瓶所谓的白兰地酒)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