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从乞丐到元首_[美]约翰·托兰【完结】(42)

  枪,拥有45,000名士兵的卫戍部队便成了赤色分子,但市内的秩序却

  很快得到恢复。在汉诺威,当局虽曾令部队动武,文官叛乱获得成功——士

  兵们加入了叛乱阵线。在杜塞尔多夫,在莱比锡,在马格德堡,情况都一样。

  在德国全境,一个个政府都被工人或士兵代表会接管而垮台。后来,

  到11月9日,德皇宣布退位,国家权力落入温和的社会主义者手中,其领

  导人是前鞍匠弗莱德里希·埃尔伯特。这是1871年1月18日在法国的

  凡尔赛宫“镜厅”中宣布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即威廉二世的祖父,为德国

  的首任皇帝而建立的日耳曼帝国的结束。

  这事也表明,一个时代的终结。早在48年前,俾斯麦实现了其梦想,

  统一了德国,为德国和德国人树立了新的形象。一夜之间,东普鲁士容克(地

  主)和大工业家之安全赖以存在的基础倒塌了;一夜之间,随着帝国国旗的

  降落,大多数德国人爱国而保守的生活赖以存在的政治哲学也土崩瓦解了。

  也许,德国人最大的震动还是在于埃尔伯特登上了总理大臣的宝座。

  仅仅一天,霍亨佐伦家族的统治便化为乌有,而平民中的一员竟取得了发号

  施令权。这怎么可能发生呢?登上宝座后,埃尔伯特本人也如坐针毡。他明

  白,他的出现是对帝国主义扶植起来的人们的一种侮辱。另外,他甚至连街

  头上的急进思想都代表不了。事实上,他究竟代表谁?黄昏,当梅克斯亲王

  前来道别时,他竟惊慌失措,连声哀求他留在柏林,代表霍亨佐伦王朝任“行

  政官”。

  两天后,凌晨5时,埃尔伯特政权的一名代表马特阿斯·埃尔斯伯格

  在福熙元帅的私人车厢里与盟国签署了停战协定,于上午11时停止敌对行

  动。在那年的11月11日11时,他给一个被打得支离破碎的民族带来了

  和平,但与此同时,他却无辜地造出了所谓“十一月罪犯”的神话——即所

  谓是社会主义者出卖了民族。当然,输掉战争的是德皇和德国的帝国主义将

  军们,但威尔逊总统拒绝与他们签订停战协定,坚持要与民主人士打交道。

  用强迫社会主义者去为自己未曾带来的后果负责的办法,威尔逊给了阿道

  夫·希特勒一种政治工具,使他得以以巨大的破坏力进行挥舞。

  (5)

  1918年11月末,希特勒离开了帕斯瓦尔克医院,因为病人“除

  眼膜发烫外,余无他诉”“适于服役”。后来,希特勒在法庭作证时说,那时

  他只能看出报纸标题的轮廓,害怕再也不能读书。“医院的病历”,他抱怨说,

  “是在革命时期写的。几乎谁也得不到照顾;我们是成群成群地出院的。例

  如,我连士兵的工资簿都未领到。”

  他被派到十六团的预备营报到。营部设在慕尼黑。途中,他肯定经过

  了柏林——那时,柏林是在“工人士兵代表会执行委员会”手中——这是士

  兵、工人和“独立和多数社会主义者”的联合体。这个联合政府已经开始社

  会改革,这在几月前看来是不可设想的。它建立了8小时工作制;允许工人

  有不受限制地组织工会的权利;增加老弱病残和失业工人的福利;废除报纸

  检查制度;以及释放政治犯。

  希特勒虽然同意这些社会改革,但不信任发起改革的革命党人:执行

  委员会是布尔什维克的工具,是前线士兵的出卖者;其最终目标是另一个赤

  色革命。当希特勒前往设在施霍宾地区邻近的图尔肯大街的兵营报到时,他

  也碰到了同样的叛逆精神。在当月的早些时候,这所设施已投靠埃斯纳政权,

  受“士兵代表会”管辖。那里没有一星半点军纪,兵营成了猪圈。人们对从

  开战的第一天气就在战壕里服役的老兵不表任何尊敬。许多人的目的只是日

  求三餐,夜求一宿。这地方比曼纳海姆还糟糕。特别令希特勒怏怏不快的是

  委员们的行为。“他们的活动全都令我反感,我立即决定尽快离开这个地

  方。”

  幸好,他发现了一个对那个地方同样厌恶的老战友。“士兵中最懒、最

  厚颜无耻的、不屑说,就是那些从未到过战壕附近的人”,希特勒当通讯兵

  时的同事恩斯特·施密特回忆说,“那地方满是懒汉懦夫。”约在两星期后,

  由于特隆斯坦战俘营(设在通往塞尔斯堡的途中,在慕尼黑以东约60英

  里),需要看守人员,希特勒便向施密特建议两人双双报名前往。看守组的

  成员大部分是“革命军人”。前来迎接的是一位军官。他下令站队,但士兵

  们引为笑谈:难道他不知道操练已被取消了吗?第二天,士兵中除几名曾在

  战壕里服过役的以外,其余全被运回慕尼黑。希特勒和施密特留下来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