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从乞丐到元首_[美]约翰·托兰【完结】(43)

  (6)

  在柏林,极左派团体“斯巴达克斯团”(斯巴达克斯系一奴隶,反叛罗

  马人统治的领袖),在起义水兵的协助下,走上街头闹革命。这却不是慕尼

  黑式的有秩序的起义。到圣诞节前夕,首都已近无政府状态。其它城市也揭

  竿而起,但势头没有如此猛烈。在全德国,军事和警察机构开始崩溃。

  由于权威的消失,一股新的势力突然兴*?——即所谓的“自由兵团”。

  这个兵团系由部队内的右翼积极分子组成,具有希特勒那种保卫日耳曼帝国

  不受赤色分子破坏的热情。

  由出生于希特勒时代的德国的新一代组成的“自由兵团”,为采取今天

  的行动,曾有过两次准备。其一,是战前的青年运动,即所谓的“候鸟运动”。

  这些年轻人常穿起五光十色的衣服,到处游逛,以寻求新的生活方式。他们

  大都来自富裕阶层,鄙视从他们中产生出来的自由资产阶级社会。他们坚信,

  “父母的宗教信仰是虚伪;政治是吹牛和微不足道;经济是无耻和欺骗;教

  育是老一套和缺乏生气;艺术是淡而乏味又多愁善感;文学是虚假和商业化;

  戏剧是庸俗而千篇一律。”他们认为,家庭生活约束了人,且不真诚。他们

  也认为,两性关系,不管是婚内婚外,“贯穿着虚伪”。他们的目标是要建立

  起一种青年文化,以反对资产阶级的家庭、学校和教堂的三位一体制。

  这些年轻人常围着篝火,席地而坐,在一个首领指挥下,高唱《自由

  战士之歌》。有时,他们或无言地注视着篝火,以寻找“林中信息”,或倾听

  某同伴朗读尼采或斯特潘·乔治著作中的激动人心的段落,诸如:“人民与

  至高无上的智慧渴望着人——行动!..也许,在你的杀人犯中端坐了多年,

  在你的狱中昏睡多年的某个人就会一跃而起,完成这一行动!”

  他们靠神秘主义而昌盛,在理想主义驱使下,渴望行动——任何一种

  行动。

  行动,他们在大战中找到了。也许,这就是他们,与希特勒一样,坚

  信祖国的事业之正义性的原因。战场生活,使官兵关系更加密切,形成一种

  共患难同流血的手足之情。士兵们对领导他们进行交手搏斗的人佩服得五体

  投地。“对他们而言,他不是指挥官,而是元首!

  而他们是他的同志!他们对他盲从,如有必要,可跟他下地狱。”他们

  一同在前线缔造了迄今为止德国尚不存在的民主关系。几英里长的战壕,与

  世隔绝,事实上成了“以火焰作墙的修道院”。

  这些前线来的同志,这些旧日的“候鸟”,与希特勒一样,觉得投降是

  耻辱,对国内阵线不信任,因为它正在堕落为布尔什维主义。军方曾在报上

  和路牌上宣布“斯巴达克斯团”的危险尚未消除,号召士兵们起来,加入“自

  由兵团”“阻止德国变成全球的笑柄”。对此,老兵们会热烈予以响应,这就

  可以理解了。

  正当这支不法的部队在组建时,“斯巴达克斯团”,在许多柏林人的赞

  同下,也在夺取柏林。他们控制了许多公共设施,交通运输,以及兵工厂。

  1919年1月3日,处在绝望中的埃尔伯特政权解除了警察局长的职务,

  原因是他同情“斯巴达克斯团”,不久前还支持水兵叛乱。此时已公开承认

  自己是共产党的“斯巴达克斯团”,为了进行报复,公开号召革命。柏林的

  工人热烈响应这一号召。6日上午,20万身背武器打着红旗的工人,从亚

  历山大广场出发向荻埃尔加登集结。寒冷与大雾并未使他们的情绪低落。他

  们将社会民主党的报纸《前进报》的工作人员以及乌尔夫电讯局的工作人员

  抓来。总理府大楼也被愤怒的人群包围——埃尔伯特及其同僚就躲在里边。

  到次日上午,共产党人已端坐在布兰登堡大门上的雕像旁。在文特登

  林登,在科尼希大街,在萨洛登伯格大街,他们的步枪已是铺天盖地。除有

  战略意义的火车站已被占领外,政府印刷大楼和波佐酿酒厂也被占领。不到

  24小时,市内主要建筑物仍在政府手中的已是寥寥无几了。

  若不是“自由兵团”干预,柏林——最终是全德国——恐怕已陷入共

  产党之手。不到一周,部队从城外开来,将赤色分子的抵抗中心一一粉碎。

  “斯巴达克斯团”的领导人,包括身材娇小的“红色玫瑰”罗莎·卢森堡在

  内,被捕并惨遭杀害。

  在“红色玫瑰”死后4天,新共和国举行了首次全国选举。那天是星

  期天,天气晴朗而寒冷。自德国有史以来,妇女首次被允许参加选举,在3,

  500万选民中,3,000万人为国民议会的423名候选人投了票。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