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行动计划。
大家一致同意于下星期天,11月11日,举行全国起义。选择这天
作为起事日是有两个原因的:历史的与现实的。那天是德国投降5周年;又
是个假日,各办公室全部关门,军警也少,市内交通相对而言不太繁忙,冲
锋队可不受阻碍地前进。
次日上午,密谋者们再次会面,参加会面的有“战斗同盟”年迈的领
袖。鲁登道夫或许也出席了会见,但后来他矢口否认。肯定地说,希特勒、
戈林和施勃纳·里希特是在场的。
他们为起义作了最后的安排:占领巴伐利亚各主要城市的火车站、邮
电局、电话局、广播电台及公共设施、市政厅和警署;逮捕共产主义和社会
主义的领导人、工会头目和商店管事。
在慕尼黑,希特勒占优势:4000名武装起义人员对2600名军
警。
当晚早些时候,希特勒召开第二次会议。参加者还有两人:前警察署
署长波纳及希特勒前助手威廉·弗里克——他仍在警察局,暗中保护希特勒
及其追随者。密谋者们讨论了一项新的事态的发展,这要求必须急剧地改变
原计划。原来,卡尔委员突然宣布于次日晚在贝格勃劳酒馆举行群众“爱国
示威”大会。其目的表面上是要阐明其政权的主要目标。但很有可能的是,
他企图未雨稠缪,阻止国社党人在政府要员中,军方将领中,以及德高望重
的公民中搞联合行动。希特勒被邀请参加这一大会,但很明显,这一邀请可
能是个陷阱。也许,三政治巨头准备宣布巴伐利亚脱离柏林,恢复维特尔斯
巴赫王朝。
希特勒争辩说,这是天赐良机。三政治巨头,冯·尼林总理,以及其
他政府要员都将同集于一主席团。为什么不能将他们引入一室,说服他们就
范,参与政变,或者若他们冥顽不灵,将他们监禁?毫无疑问,希特勒谈论
的是效果。他心里非常明白,倘若没有三政治巨头的全力支持,他是不能成
功地进行起义的。他并无意夺取巴伐利亚政权,只是企图以猛烈的行动去唤
起巴伐利亚人,以便卓有成效地与柏林抗衡。实际上,他并没有长篇纲领,
只想碰运气,听天由命。
他的同谋者却不愿听天由命。这样,争论持续了几个小时。希特勒岿
然不动。这样,11月8日凌晨3时,大家勉强接受了希特勒的建议:是晚
在贝格勃劳酒馆举行起义。当客人们走进寒冷的晨风中后,施勃纳立刻交给
仆人一大叠写给重要的出版商的信件——办公室一开门就交给他们。
次日,天气寒冷透骨,又兼刮风。那年,巴伐利亚冷得早,在市南山
区已飘起了雪花。
在希特勒生活中最重要的一天,他却头痛起来,牙也痛得钻心。他的
同事曾劝他去医院看牙,但他回答说,他“没有时间,一切全盘改观的革命
在即”。他必须听天由命。汉夫施坦格尔问他,如果他的病加重,他们的事
业会怎样?希特勒回答说:“如果真是这样,或者我病死了,这只说明,我
的星辰已终其天年,我的任务也已完成。”
时近中午,给冲锋队的命令发布了——或用电话,或用书信,或派人
前往,叫冲锋队员人人作好行动准备。没有详情,也没有解释。另外,就连
希特勒的众多亲信对计划已作改变一事仍蒙在鼓里。中午时,罗森堡(身穿
紫色衬衣,打一条红领带)正在他的粉刷一新的小办公室里与汉夫施坦格尔
讨论当天的《人民观察家报》。该报头版刊登了率普鲁士大军倒向俄国一边
与拿破仑在托洛根对垒的将军的照片。照片说明称:“在紧急时刻,吾人是
否能找到另一位约克将军?”两人虽互相鄙视,却在一起讨论这幅照片可能
产生的后果。此时,他们听见有人在外边跺脚,并用沙哑的声音问:“戈林
上尉在哪里?”门被推开了。希特勒身穿军大衣,扎着皮带,手中拿着鞭子
出现在门口。他冲了进来,“激动得脸色铁青”。
“你们发誓不将此事向任何人提起”,希特勒紧迫地说,“时间到了。我
们今晚行动!
”他请这两个人当他的私人陪同,要他们带上手枪,于7时在啤酒馆外
会面。汉夫施坦格尔匆匆返家,叫妻子将儿子埃贡带至刚在乡间兴建的别墅。
之后,他通知许多外国记者,包括尼卡博卡在内,说“无论如何”都不能错
过当晚的大会。
下午,希特勒已控制住了自己的兴奋,坐在赫克咖啡馆,与他的老友
摄影师海因里希·霍夫曼闲聊,好像这不过又是平凡的一天罢了。突然,他
建议去看看身患黄胆病的埃塞。当霍夫曼在外边等待时,希特勒向埃塞透露,
他当晚要宣布进行全国革命。他需要帮助。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