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满洲的铁路置于国际共管,以抵销日本和俄国在满洲的影响。但是,由于
日本和俄国害怕美国垄断商业活动,他们的这项计划落空了。美国的银行家
们一心想在英国、法国和德国沿长江修筑的铁路中取得四分之一的股份,但
是由于湖广铁路的贷款计划因中国疑虑重重和英国不愿予以支持而告吹,他
们的努力也归徒然。
司戴德后来凭仗自己卓越的才能跻身摩根银行,成了股东之一,而且创
办了有影响的《新共和》杂志。他预言,“美元外交”一定会失败,因为“除
非政府用各种外交手段保护美国投资者,否则他们就不会愿意购买中国的债
① Willard Dickerman Straight(1880—1918)美国领事官。1902 年考入中国海关,在南京学习汉语,后仕总
税务司暑学习秘书。1906 年任美国驻奉天总领事。1908—1912 年代表美国银行团与清政府接洽湖广及币制
借款。——译者
券”。使塔夫脱政府感到沮丧的是,华尔街比较喜欢向东京投资,从而促使
日本进一步努力向中国大陆进行扩张。清朝的腐朽大厦终于在一九一一年倾
塌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的另一位年轻的空想家已经加速了它死亡的
痛苦。
这位空想家就是成为中国叛军不讨人喜欢的领袖的李何默①。李何默独眼
驼背,是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他是辛亥革命的组织者之一,崇拜他的人称
他是中国的戈登将军。但是,在留学美国的孙中山博士于一九一一年宣布就
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次年,他就与世长辞了。
美国在遥远的太平洋彼岸建立共和制的希望现在看来似乎马上可以实
现,但是不久,现实就使这种希望化成了泡影。这个新“共和国”只不过徒
有虚名。孙中山的广州政府面临着要对二十几个争斗频仍的省份和互相倾轧
的军阀建立权威的艰巨任务,而日本则企图利用这种政体分裂的局面控制满
洲。李何默在他所著的《愚昧的勇士》一书中预言过中国会出现这种争权斗
争。该书在一九○九年曾引起轩然大波,因为它预言英帝国将没落,预言美
国和日本将为争夺太平洋的控制权而爆发毁灭性战争。他的告诫在西海岸引
起一场新的“黄祸”恐慌。李何默对菲律宾的战略评价是:“日本称霸亚洲
不过是暂时现象,而最后打垮日本的是控制菲律宾的人。”这种评价在第二
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一直是美国太平洋军事战略的依据。
美国陆海军计划人员于一九一一年制订完毕桔色作战计划(桔色是日本
的代号,红色是英国的代号,黑色是德国的代号)。该项计划的出发点是假
设一旦日本发动进攻,驻守菲律宾的部队能坚守到舰队赶去救援,舰队将从
太平洋上杀出一条路,赶到东边来同日本决一雌雄。但是这项计划从问世之
日起就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作战舰队从西海岸基地出动后,打出一条路
越过太平洋,需要几周,也许几个月的时间,日军可能在这段时间内控制了
菲律宾,由于美国海军部部务委员会在一九一一年未能说服国会相信需要加
速制造战列舰,完成一九○三年提出的到一九二○年拥有四十八艘战列舰的
计划,德国海军力量的不断增长,成了使海军将领们感到头痛的又一个问题。
美国两党吝啬的政治家们都反对建立这样一支“庞大的海军”,认为这
是一种浪费。一九一二年,他们限定每年只准新造一艘战列舰。同年,民主
党理想主义者伍德罗·威尔逊入主白宫。他呼吁德国和英国停止海军军备竞
赛,说它会逐步导致战争。新政府把原则置于实际情况之上。它加倍努力影
响备受内战灾害的中国的命运,其外交后盾只不过是一支炮舰小舰队。“如
果我们有一支战列舰舰队在太平洋游弋,如果我们的对外政策始终如一,并
有‘大棒’作后盾,”美国驻北京公使向国务卿抱怨道,“那么,各国对我
们的态度可能会截然不同。事实上我们现在是无助的。”
特殊利益
在东京都知事引人注目地向华盛顿特区馈赠樱花树苗后还不到一年,加
利福尼亚州的歧视日本人的法律引起了一场新危机。随着美国开始向菲律宾
增调陆军,日本的报纸上出现“美国在准备打仗”这样的大标题。跟堂兄西
奥多·罗斯福一样,年轻的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也响应德高望重的海
①
Homer Lea(1876—1912)美国人,客闳的好友。参加中国宰亥革命,曾在海外协助编练“维新军”。1911
年以军事顾问身份随孙中山来华,翌年重病返美死于美国。——译者
军将军马汉的呼吁,制订了把作战舰队集结在太平洋海域的计划。这在内阁
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威尔逊断然反对派军舰穿过巴拿马运河,认为那样做具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