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美国军事首脑推迟开辟第二战场,在西西里登陆后应继续进攻意大利。韦
维尔将军也被召来陈述放弃“阿纳基姆”行动的理由,这是因为丘吉尔已经
决定不在缅甸发动他喻之为“一根刺一根刺地啃豪猪”的攻势,相反盟军在
东南亚的努力应该转移到对苏门答腊和马来亚发动两栖进攻上来。
从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这方面来说,这次决心不象在卡萨布兰卡那样上
英国人的圈套,他们己制订了详尽的方案,并且告诉总统务必“盯住英国人”,
溉要他们入侵法国,还要他们发动缅甸攻势,后者是当前蒋介石作为继续参
战的要价。
五月十二日在白宫举行了第一次会议。此前几个小时,恰好传来了轴心
国的二十五万军队在突尼斯投降的消息。丘吉尔利用这一胜利宣传他的地中
海战略,呼吁立即在西西里登陆并全面进攻意大利以“使德国人为孤立而心
寒”。罗斯福对此建议态度冷淡,他已被马歇尔说服,认为只要扩大地中海
战争必然消耗对付德国人的主要战线的资源,他也不同意首相的另一要求,
即放弃“阿纳基姆”行动而去象罗斯福所说的“啃馅饼皮”那样地去蚕食日
本帝国。总统坚持了参谋长联席会议在会前给他介绍的立场,与首相一起动
身前往马里兰州卡托克廷山间的休养所,当时叫“香格里拉”(后来叫做“戴
维营”),他们在那儿再次进行讨论时,气氛是欢愉的,与此同时联合参谋
长会议恰在华盛顿足足争论了两天,大家弄得疲惫不堪。
由于深信总统现在坚定地持有同样的意见,马歇尔坚持非要跨越英吉利
海峡进攻欧洲大陆不可,并不同意把双方已同意的西西里登陆计划再扩大到
进攻意大利;史迪威将军反对韦维尔将军关于如何把对日作战进行下去的观
点,当陈纳德将军加入到这个辩论中来并力陈他的集中力量从中国发动一场
空中攻势的理由时,讨论变成了“一团糟”。金海军上将决意要英国在一九
四四年对法国发起攻势,他威胁说,根据他的“我们必须把军队转移到太平
洋的观点,”美国将从地中梅撤出。甚至马歇尔现在也同意可能不得不这样
做,“除非英国的参谋长们提议在欧洲干出点名堂来。”
在战略问题上施加压力对艾伦·布鲁克产生了效果,他总结说,“向太
平洋转的力量比任何时候都强,要不了多久他们会敦促我们先打败日本人。”
这一次同盟国的裂缝就不是一次气氛热烈的欢宴所能使之愈合的了。首相听
从了布鲁克的意见,暂时接受了把一九四四年五月一日作为进攻欧洲大陆的
日期,但没有就是否进攻意大利达成协议,会议决定在西西里登陆之后对战
略进行再检查,以确定这一行动是否是“把意大利从战争中消灭并能牵制最
大数量的德国军队的上着。”
英国三军参谋长会议也别无他法,只有接受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备忘录
所阐述的美国战略,备忘录的名称是《打败日本的战略计划》。它要求:(1)
由潜水艇封锁日本向东部印度群岛输送石油的航线;(2 )一旦得到在中国和
太平洋的基地就立即实行对日本的持续轰炸;(3 )进攻日本本上。当会议涉
及远东问题时,首相没能说服总统接受他的进攻苏门答腊和马来亚的战略,
但他坚持英国不会在缅甸“为了安抚中国人而做任何蠢事”。因此“三叉戟
会议协议”要求“在印度继续进行后勤行动为最终发动‘阿纳基姆’规模的
海外行动作准备”。这种全面的论争将是英美伙伴关系中的一根继续存在的
刺。
在五月十九日对国会的演说中,英国首相动人地表达了他本人对“历尽
磨难的中国”的深切同情,答应向蒋介石提供“人力所能及的一切东西”。
可是他却同外交部长宋子文发生了激烈冲突,并在蒋夫人傲慢地拒绝来华盛
顿会见他之后也拒绝去纽约会见她。五月二十四日在研讨“三叉戟会议备忘
录”的最后草案时,首相才第一次意识到英国的参谋长们几乎在每一点上都
向美国人作了让步。他一气之下扬言不接受这个文件,惹得布鲁克也恼火起
来了。直到最后丘吉尔才被说服,相信他若拒绝就会导致同盟国计划的混乱
并且危及“欧洲第一”战略。当他乘飞机离开华盛顿时,他依然希望能把马
歇尔将军争取过来,后来陪同他前往北非会见艾森豪威尔将军,但是他没有
捞到很多机会,这位美国陆军参谋总长在漫长的空中旅途中一直忙着用他那
支麻利的笔来拟就总统和首相让他起草的那份困难的电文,即把一九四四年
前不可能开辟第二战场的消息透露给斯大林。
华盛顿的“三叉戟会议”迫使首相和英国三军参谋长会议第一次认识到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