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太平洋战争_[英]约翰·科斯特洛【完结】(217)

  短裤在他的旗舰“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甲板上散步,让太阳把皮肤晒

  得黝黑。这支进袭部队的登陆阶段由第五舰队两栖部队司令特纳海军少将负

  责。他的运输舰和登陆艇将得到迄今集结的最庞大的一支航空母舰舰队的支

  持。这支舰队是由查尔斯·波纳尔海军少将指挥的第五十特遣舰队掩护的,

  他的特遣舰队包括四艘新式“埃塞克斯”级快速航空母舰、五艘轻型航空母

  舰和久负盛名的“萨拉托加号”和“列克星敦号”。查尔斯还可以指望得到

  六艘战列舰、三艘重型和五艘轻型巡洋舰、三艘防空巡洋舰和二十一艘驱逐

  舰。斯普鲁恩斯的第五舰队的各航空母舰特遣队现在部十分强大,足以掩护

  “电流作战计划”的这两支部队,使之免遭“联合舰队”的袭击;特遣舰队

  的飞机和大炮足以炸平塔拉瓦岛和马金岛上的日军阵地。尼米兹海军上将派

  去协助过哈尔西在拉包尔发动的闪电战的两艘航空母舰也向北进发,去迂回

  袭击磷酸盐岛纳鲁岛(塔拉瓦岛西南大约三百五十英里)的敌军基地,然后

  参加在塔拉瓦登陆前的轰击。

  美国太平洋舰队现在开始在数量上占压倒优势。前一年的危机(当时由

  于缺少航空母舰和战列舰,美国海军几乎无力坚守瓜达卡纳尔岛)正在为一

  个新的问题所取代:如何为在太平洋上遥远的地方作战的庞大的舰队提供补

  给品和燃料。参加“电流作战计划”的军舰就有二百多艘。要把这些军舰保

  持在海上,在距离舰队基地珍珠港数千英里的地方连续作战三个星期,需要

  具有历史上任何国家的海军从未尝试过的大规模后勤和支援行动。

  “太平洋勤务部队”是在威廉·卡尔霍恩海军中将领导下创建的。他集

  合了一支由运输舰、维修船和补给船组成的舰队和一大批三百英尺长的混凝

  上油船。他在埃利斯群岛的富纳富提环礁湖建立了一个浮动海军基地。第五

  舰队维持其二百艘军舰和两万人员所需要的一切,从绷带到炸弹,从草莓冰

  淇淋到飞机零件,在这里应有尽有,随时供应。已有的十三艘海军油船、大

  批扫雷舰和维修船组成的小舰队,仅仅是海军大规模后勤工作的开始,它将

  随着第五舰队的扩充而发展。斯普鲁恩斯后来称赞卡尔霍恩说:“凡是舰队

  需要的东西,‘比尔大叔’没有弄不到的。”

  规模巨大的后勤支援工作最后使“桔色”战略得以实施,使一支庞大的

  舰队席卷整个中太平洋。直到一九四三年秋天,美国各造船厂才立下了丰功

  伟绩,制造出使舰队能横渡中太平洋的军舰和数以百计的新式货轮“自由轮”

  和“胜利轮”。在德国潜艇战败,大西洋战区的战局发生了决定性转变之后,

  联合参谋长会议才在魁北克会议上决定,把尼米兹为实行这样一种战略所需

  要的舰只交给他指挥。“四分仪会议”的指示确定,“桔色作战计划”第一

  阶段的任务是突破日本的太平洋岛屿防御系统的外围防线,但是没有确定这

  场攻势是否将一直打到菲律宾,以支援麦克阿瑟打算对东京的进攻。美国参

  谋长联席会议原来指望中国国民党军队向东进攻,收复香港或上海的港口设

  施,用来作为最后的作战基地。但是,英国不愿意在缅甸发动重大攻势去打

  开蒋介石为支援这样一次进攻所需要的陆上补给通道,这就迫使美国联合计

  划参谋部在魁北克会议之后开始考虑利用福摩萨、冲绳或马尼拉作为可供选

  择的跳板,据以进兵日本。

  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总司令的参谋人员关心的,是如何突破日本的太平

  洋防御圈外围防线这个更直接的问题,而美国海军总司令希望在一九四三年

  十二月前占领马绍尔群岛。尼米兹是一位谨慎的战略家,他认为需要尽量减

  少风险,不能轻易用他这支未经考验的两栖部队,去攻打空中掩护达不到的

  一些壁垒森严的敌军基地。由于吸取了所罗门群岛战役的教训,太平洋舰队

  总司令的计划要把吉尔怕特群岛作为攻打防守更严的马绍尔群岛的第一块踏

  脚石。吉尔伯特群岛正好在从它南面约七百英里的埃利斯群岛上的富纳富提

  基地起飞的以及从它西面等距离的豪兰和贝克群岛上的小机场起飞的轰炸机

  的攻击距离之内。对金海军上将原来的指示所作的另一关键性修改,是斯普

  鲁恩斯海军中将和地面部队司令霍兰·史密斯少将已经使总司令相信,攀登

  纳鲁岛的悬崖峭壁,只有一个师的海军陆战队是不够的。距离培拉瓦岛也比

  较近的马金岛,在最后确定下来的“电流作战计划”中,成了易于攻打的次

  要目标。

  在“卡尔森的近战兵”在十五个月以前对马金岛进行了突击队式的袭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