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再呼吁“全世界人民精诚团结”,共同支持凯洛格公约。国联响应他的呼
吁,派遣以李顿勋爵为首的调查委员会去调查满洲局势。满洲现在已成了中
国大陆上的日本卫星国,甚至以李顿勋爵为首的国联委员会在满洲进行实地
调查的时候,日本人也并不想掩盖他们加强对满洲的控制。史汀生再次重申,
美国呼吁“全世界人民精诚团结”,共同支持凯格格公约并谴责侵略。但是,
日本九月正式承认满洲一事,暴露了这种“国际亲吻”的实际目的——这时
墨索里尼和希特勒是一种激励,当时他们也使意大利和德国走上军国主义扩
张的道路。法西斯国家可能走上向外扩张掠夺的道路,而民主国家却只顾在
国内克服经济萧条的影响。
在英国和美国,领取失业救济金的队伍加长了,为了克服日益严重的经
济灾难,两国都大幅度削减武装部队的预算。由于美国舆论以孤立主义情绪
寻求安慰,英国的三军参谋长们越来越担心英美在远东的势力日益削弱,他
们开始敦促政府在中国同日本和解而不要对抗。另一个办法是加速实施加强
英国驻新加坡军事力量的计划,而这个耗费巨资的计划是不可能实现的。但
是,正如一九三二年的帝国国防委员会会议所告诫的那样:“使英国在那里
长期处于无防御状态是极其愚蠢的。”这样,英国的作战计划几乎是一项临
时拼凑的草案,它要求在日军发动进攻之前,把驻上海和无津的英军撤去保
卫香港。香港已经成了英国的商业中心,英国希望能用潜艇保卫住这块皇家
殖民地,直到本国海域的作战舰队驶抵新加坡。但是,即使是最乐观的估计,
航程至少需要四十二天的时间——同美国派舰队到马尼拉的桔色作战计划一
样,这项计划几乎也没有考虑到战列舰远涉重洋的损耗和日军攻势的迅猛。
胡佛总统受到在满洲的日军的公然蔑视,在谋求连任的时候又遭到美国
选民的摒弃,他希望在他离任的时候,国联会有力地支持美国对中国问题的
立场。李顿委员会一九三三年一月提出的报告,远没有象华盛顿所期望的那
样彻底谴责日本。但是,国联拒绝承认“满洲国”,足以使日本退出国联,
何况当时关东军已朝西南打进热河省,迸逼北京。东京的军国主义分子认为,
他们现在已经毫无约束。
美国始终只在字面上支持国联及本国外交官制订的条约,当这个国际大
家庭要维护和加强和平所依赖的这个脆弱的组织时,它显得多么无力和无
助。这成了一个危险的先例。美国驻日本大使约瑟夫·格鲁从东京告诫说:
“军方本身和公众都在借军事宣传准备打仗,而不是向西方的道义上的或其
他的压力屈服。”他预言,如果继续奉行不承认主义,而没有适当的手段或
决心强迫日本接受,那将“意味着总有一方终将不得不低声下气地忍受耻
辱”。
这是一个接受得了的和及时的警告。但即将上台的民虫党政府却把这种
要求对远东政策采取现实态度的呼吁当成耳边风。当选总统富兰克林·罗斯
福于一九三三年一月亘市,他将继续奉行
胡佛的对华政策,以“维护国际条约的神圣性”。罗斯福面临的当务之
急是履行他许诺的新政,以挽救美国的经济不致于崩溃,他知道,到要对付
日本侵略的时候,除了继续把道义置于利害得失之上外,没有别的办法。罗
斯福不可能同日本和解,因为他的德拉诺家族祖先的缘故,他对中国抱有“最
深切的同情”。但是,跟胡佛一样,他也不准备鼓动对日本实行制裁,或在
太平洋炫耀军事力量。三月七日,他在第二次内阁会议上告诫阁员们“避免
同日本开战”。
道义而不是现实继续起着支配作用,从而加剧了美国在远东问题上的立
场所存在的危险的矛盾。由于美国没有采取任何积极措施制止日本扩张,英
国开始转而采取迁就日本的绥靖政策,但是,美国国务院的以霍恩贝克①为首
的“中国通”同样决定不让“开放门户”因日本帝国主义发动进攻而关闭。
① Stan1ey Kuhl Hornbeck(1883—1906),美国远东问题专家,著有《中国与美国的外交政策》等书。——
译者
他们将发现,要想使门户保持开放,光伸张道义是不够的。反对改变现状的
强硬派发现国务卿是个心甘情愿的支持者。科德尔。赫尔原是田纳西州的一
位经验丰富的律师,他之所以被任命为国务卿,与其说是因为总统认为只有
一位比较明智、比较有经验的育识之士才能解开美国远东政策的死结,不如
说是因为他在南方的民主党人中间享有崇高声望。
赫尔对国际事务的认识既天真且盲目,他把所有的问题最后都归结为一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