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太平洋战争_[英]约翰·科斯特洛【完结】(28)

  日本新年阁,在海军的压力下充分意识到,它的政治存亡,取决于山本五十

  六能否从伦敦带回一项同意让日本建立一支同英美势均力敌的舰队的协议。

  日本的顽固立场,使会议无效地开了几个月后不欢而散。随后,日本废除了

  华盛顿海军条约,加速建造新战列舰,从而打乱了太平洋地区的稳定所仰赖

  的整个条约体系规定的军事力量对比。如果东京要在远东成功地实行它的“门

  罗主义”,那么一支庞大的舰队是必不可少的。日本是在向华盛顿提出的一

  项建议中正式提出“门罗主义”的,该项建议主张共同瓜分太平洋,以便每

  个国家能“在各自的邻近地区确立一个由法律和秩序支配的领域”。科德尔·赫

  尔立刻公开谴责日本的这项建议,因为它会使日本获得他所谓的“自由行动

  权”,从而随心所欲地对待中国。美国“不会背弃我们的条约”。但是,由

  于美国既拒绝放弃“门户开放”政策,又没有决心使用武力来保卫这个政策,

  到一九三五年就连国务院的强硬派也认识到,这样会使日本不断侵犯中国。

  美国人的政策只限于提出正当抗议,因此把维持他们的立场的担子,完全转

  到长期受苦受难的中国人身上了。

  一九三六年一月发表的美国总统国情咨文,充满了忧郁情绪。日本退出

  了限制海军会谈;意大利军队正席卷埃塞俄比亚;纳粹分子刺杀了奥地利总

  理,这一切促使罗斯福告诫说:“许多宿怨死灰复燃,昔日的激烈情绪又冒

  出来,扩充军备和扩大势力的新的骚动,正在不止一个地方抬头。”一个月

  后,总统要求国会拨给海军有史以来最大的巨额款项,来进行“审慎的”自

  卫。孤立主义者与和平主义者掀起强烈反对的浪潮。要求结束战争的人民组

  织征集了一百万人签名;五万名退伍军人在白宫前举行了“要求和平游行”;

  学童组织了罢课,他们“要学校,不要战列舰”。甚至在墨索里尼在罗马举

  行阅兵欢庆胜利的时候,在希特勒号召再武装五十万德国人的时候,在日本

  向驻守北京的关东军派遣增掇部队和西班牙爆发内战的时候,美国的一位参

  议员居然还大喊,“让欧洲和其他国家见鬼去吧!”他的话概括了席卷全美

  国的强烈的孤立主义情绪。但是孤立主义支配着国会。一九三六年八月,国

  会通过了参议员杰拉尔德·亲伊提出的中立法案,其目的是要美国在国际上

  保持绝对闭关自守。

  中国事件

  虽然美国的和平主义分子和孤立主义分子联合起来不让总统干预遍及世

  界的日益严重的动乱,但是情绪减然相反的极端分子却在日本闹起来了。一

  九三六年二月二十六日,帝国陆军的一伙狂热的军官占领了陆军省。叛乱分

  子密谋除淖“天皇周围的那帮坏蛋”,他们破门冲进冈田启介首相的官邸,

  用乱刀砍死首相的两名助手,七十三岁高龄的首相躲进洗衣房,免遭杀害。

  三天后,这场兵变被弹压下去,这时候,要求恢复举国团结的神道派爱国团

  体和右翼组织在国民中煽动起狂热情绪,叛乱分子吁请天呈宣布实行“昭和

  维新”,在公众中赢得巨大同情。

  裕仁时代的元老西园寺帮助克服了这场危机,他推举外相广田弘毅担任

  首相。新内阁越来越听任军部摆布,它发行“赤字债券”,为扩充军备的计

  划筹措经费,很快耗尽了日本全年预算的将近一半。赤字财政刮取了小工商

  业者和农民更多的资金,民众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强烈,而制造军舰、枪炮和

  飞机的大财阀们更有钱了,引起左派更大的反感。右翼团体继续支持对外扩

  张,支持军部,“暗杀内阁成员”的威胁吓得国会里的稳健派政治家们不敢

  进行活动。随着内阁的存亡越来越取决于军人官僚集团,并逐渐按军队的意

  旨行事,日本正变成一个极权主义的法西斯国家。

  关东军现在已经成了日本在中国实现民族扩张目标的工具,它加强了对

  热河省的控制。但是,东京军方领导人没有马上同据守北京的中国国民党部

  队摊牌,而是命令部队做好在华北采取军事行动的准备并对蒋介石政权进行

  经济上的破坏,因为他们还必须加紧准备,以对付来自西伯利亚的俄国的威

  胁。德国装备的国民党军队内部不断发生争端、反抗,这反映出南京政府在

  不断要把交战割据的各省和各派系置于中央控制下时所面临的问题。一九三

  五年,毛泽东率领从江西北上长征后幸存下来的八千人马隐蔽在陕西省的山

  里,同共产党进行旷日持久的血腥拼杀,看来成了蒋介石压倒一切的目标。

  然而,一九三六年年底,由于蒋介石拒绝集中力量抗击日军,他同他的将军

  发生了冲突,他们绑架了他,直到他同意同毛泽东结成不稳定的联盟。由于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