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然后再出发去袭击马绍尔群岛最大岛屿贾卢特岛上的日本基地。金梅
尔和他周密制订的发起反击援救威克岛的计划所遭到的最大挫折,还是海军
部长诺克斯的到来,他是在抢先行动,阻止“国会进行讨厌的调查”。政治
家的本能驱使他前来“了解事情真相”,然后寻找一个合适的替罪羊。许多
烧坏的和被打烂的军舰瘫在脏乱的珍珠港里,这幅情景显然使他生气。十二
月十四日他返回华盛顿之后,已经拿定主意要告诉总统:应当撤掉金梅尔的
太平洋舰队总司令的职务。
阿卡迪亚会议
珍珠港事件之后的第一个星期日,温斯顿·丘吉尔在参谋长委员会成员
的陪同下,乘坐皇家海军最新战舰“约克分爵号”前往美国访问,留下文伦·布
鲁克爵士将军“看家”。他们的最紧迫的任务,是劝说美国人继续执行已经
宣布过的打垮希特勒的“ 欧洲第一”战略,不要把人力物力转移到太平洋战
场。估计大西洋一路上惊涛骇浪,战舰的舱盖都封上了,丘吉尔坐在舱里,
向他的随行人员介绍了即将举行的双边讨论,他手头摆着“关于我所设想的
未来战争进程的三份文件”,即《大西洋战线》、《太平洋札记》和《一九
四三年战役》。首相的文件是对英国参战日标作出透彻的战略分析的三篇杰
作。
首相的舱房设在舰长室里,隔壁是一间特设的旅行地图室,以便首相随
时掌握全球战争的进展。在北非,第八集团军发动进攻,迫使隆美尔暂时撤
出托布鲁克,如同红军在莫斯科城门前英勇抵抗的消息一样,从北非传来的
消息为同盟国的事业带来了安慰。外交大臣安东尼·艾登正乘军舰前往摩尔
曼斯克,他将与斯大林会晤,丘吉尔给他发了一封电报,提出鼓励性的建议:
“俄国如果对日本宣战,对我们将是极其有利的。”麦克阿瑟认为,说服苏
联减轻远东的压力,是“一个绝妙的好主意”。罗斯福总统也支持这个主张,
他致电斯大林,建议“共同讨论研究可能出现的各种局面”,但是斯大林置
之不理。
首相离开伦敦的那一天,向在中国的那块殖民地发了一封鼓舞士气的电
报,赞扬他们“顽强地保卫了香港的人民和这座堡垒。在你们面临严峻的考
验的时候,我们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莫尔特比将军已经开始撤出九龙
半岛的阵地。在面向海岸的山丘上,幸存的加拿大、苏格兰和印度军队不得
不疏开布防,他们和两千名香港志愿者一起,准备拼死保卫这座小岛和小岛
上繁荣的城镇。
两天以后,他们击退了日军企图发动的第一次入侵,但是,日军从四分
之一英里分界线另一边的大陆上,对香港连续炮击和轰炸,大大削弱了他们
的阵地,以致他们没有预备兵力击退日军在十二月十八日夜间发动的大规模
进攻。借着燃烧着的油库的熊熊火光,六个营的敌军到天亮时波过了海峡。
战场形势已经毫无希望,但莫尔特比和总督号召士兵继续抵抗,他们在海岛
的山坡和山顶上进行了一系列激烈的后卫战。在后来的七天七夜里,香港的
守卫者终于一码一码地让出了这座城市。
英国三军参谋长会议和丘吉尔只好听凭中国海岸上这块实在无法防守的
皇家殖民地最终失陷,但他们没有料到日军会这么快地从马来亚南下。皇家
海军的主力舰被击沉以后,一般又一船日本士兵运抵宋卡和帕塔尼的港口。
由于没有皇家空军截击,唯一试图阻止日军登陆的行动发生在十二月十一日
夜间。荷兰的O—XVI 号潜艇在帕塔尼港附近袭击了四艘日本运兵船。它发射
的鱼雷没有一个击中目标,第二天,科泰纳上尉的这艘潜艇误入英军布雷区,
触雷炸毁了。
增援部队正在开往马来亚,四个中队的“飓风式”战斗机,原来要运给
苏联红军,现在从波斯转运新加坡。英国陆军第十八师,正乘船绕过好望角
开往利比亚,准备参加沙漠战争,现在改变方向开往远东。他们横渡印度洋,
要到一月中旬才能到达。丘吉尔担心日军向北发动进攻威胁印度。十二月十
二日,他扩大了远东英军司令阿奇博尔德·韦维尔爵士将军的指挥权,同时
提醒他:“你必须注意东方。缅甸现在划入你的防区。你必须阻止日军向缅
甸和印度推进,并力图在马来半岛切断他们的交通线。”
德国和日本联合进攻印度的建议,实际上是大岛大使两天后向希特勒介
绍东京的作战目标时提出来的。这是新德里的英军参谋部最担心的一种战略
格局。令人震惊的消息不断从马来亚传来,但韦维尔部队的战线拉得太长,
他已经没有其他办法,只好向珀西瓦尔将军发电报,要他坚守阵地,等候横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