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大坑屋的人口正对着北方星空的中心,似乎所有的星座都绕着这一中心点在运行。再
比如说,几个村落的窗户似乎起着太阳历的作用——在太阳历的重要日子里,如冬至和
夏至(一年之中最短和最长的一天)到来时,阳光就会直接穿射进这些窗户。
一条能帮助我们理解查科峡谷在祭祀方面具有重大意义的线索是向峡谷汇集的史前
小路网。从平地上几乎看不见这些网络。它们是先由本世纪的飞行员从空中发现,再由
现代的卫星扫描技术绘制下来的,小路网由峡谷向四方八面幅射;和多数印第安人的小
路不一样,这些路并不绕着山和路障转,而是笔直地伸向远方。许多人类学家相信这些
路是通神的“高速公路”,作为宗教的标志,为祭祀提供服务,这些路大概也起着公共
设施方面的作用,为商业和交通提供了方便。
查科峡谷里找到的某些文物显示,那里的居民在四通八达的印第安商业网中发挥了
作用。这里找到了伟达方城出产的陶器,说明居民们和其他的安纳沙兹部落有过交往。
查科村落的古居民还和更远的地方有过商品上的往来:考古学家已经在废墟间找到了太
平洋海岸来的贝壳,墨西哥的鹦鹉羽毛和黄铜制小钟。查科居民大概用绿松石珠子来交
换上述的物品;在查科柯废墟遗址上,前后大概发掘出50万左右的绿松石珠子。
安纳沙兹人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录,因此我们可能永远也不会明白他们为什么会放
弃花费如此大功夫才建成的村落和崖屋。科学家没有找到任何战争和瘟疫的痕迹,但是
查科树木的年轮却告诉我们在一段时间的降雨之后,查科峡谷遭受了长期的旱灾困扰:
从1050年到1130年,这里年年都享受充沛的雨量。然后干旱降临了;发生于12世纪和13
世纪的一系列旱灾使得那里居民的生计越来越难以维持,大约到了1200年,查科人砍光
了那一地区所有的树木。这次毁林不仅使他们宝贵的农田迅速地沙化,而且也可能间接
地导致了干旱的恶化。
粮食和水源的短缺让如此庞大的村落群的生存出现了危机。到了1300年,查科峡谷
的村落群里已经没人居住了。今天的研究者们相信那些居民离开了村落,分散住进了小
型化的家庭和四角地区其它的部落里,有一部分查科人大概移民去了里托佛利爵。在班
德利尔国家考古纪念公园工作的考古学家们己确定,那里村落里的居民在查科峡谷村落
群被放弃之后,仍然生活了一个多世纪,可能是因为那里的气候稍微潮湿了一点,那里
的火山灰多少能保存一点水份。考古学家们还发现当年住在今天班德利尔境内的居民和
查科人的文化有相当紧密的联系。
在缺粮缺水的恶劣环境下,查科峡谷并非是唯一遗弃了的村落。整个四角地区都遭
受了干旱的打击,在大多数的安纳沙兹村落群里,松脆沙化的土壤再也支持不了芸芸众
生。在查科人遗弃他们的村落的同时,伟达方城和周围几乎全部的安纳沙兹部落都做了
同样的事。虽然安纳沙兹人离开了他们的“大厦”,但是他们并没有从此就从地球上消
失了,他们移民去了里约格兰特河谷,他们的后裔,今天的朱比和河比部落正在那里繁
衍生活。从他们的建筑风格,传统的农田耕作技术和宗教信仰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
当代的印第安人仍然保留了安纳沙兹文化里许多宝贵的东西。
第六章 吴哥(Angkor)捕蝶人的伟大发现
一位希望在自然学上有所作为的捕蝶人,却意外将其大名留在
了考古史上——亨利·英哈特。今天的人们仍将感谢他:1860
年1月在柬埔寨西部丛林中度过的三个星期。
我担心吴哥再次被大自然回收,回归丛林。
——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
亨利·英哈特喜欢旅游。1826年,他生于法国;18岁时到俄国,在那里呆了10年。
他教授法语,尽其所能,游历这个国家,并努力钻研摄影术——当时的一门新兴艺术。
之后两年,与兄弟一道游历西欧,然后两人都娶了英国姑娘为妻,定居在泽西岛,该岛
位于英格兰与法国之间的一道海峡上。
在泽西岛,亨利致力于自然史研究。自然史是动物学、植物学,地质学的总称。他
阅读了大量描写边远地方的书籍。这些书使他患上了“漫游癖”,因而决定了他的再次
离家远游。就在这个时候,他无意中读到一本关于暹罗的书。暹罗是东南亚的一个国家,
现在叫泰国。亨利立刻下定决心走访东南亚地区。1858年10月,他到达曼谷——暹罗首
都。之后的3年里,他在暹罗、柬埔寨,老挝考察井搜集集动、植物标本;但今天最值
得人们记住他的一段日子还是:1860年1月中的3个星期。
此时,亨利正在马德望——柬埔寨西部的一个城市里,该城位于浓密的大森林中,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